搜索一下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共有39931条结果
-
『无字书』影响学生成绩
老师的微笑、眼神、声音、服饰等将决定学生40%的学习成绩。日前,国家课改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郭元祥呼吁,教师在课堂上要教好一本“无字书”。 郭教授曾做过一项研究,教师的仪表、声音、语言等外在因素将对学..
标签:教师影响,学生成绩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1328次
-
为什么浣熊要清洗食物?
浣(huan)熊和黑熊并不是近亲,它的身材很小,体重只有10千克左右。浣熊的毛色很怪,是由灰、黄、褐等颜色混杂而成的。浣熊的嘴巴细长,眼睛周围有一圈黑毛,就像带着一副太阳镜,很惹人喜欢。 浣熊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标签:幼儿百科,动物世界,浣熊类别:动物世界浏览次数:4711次
-
为什么一定要吃早饭?
一日三餐中,早饭是最重要的一顿饭,为什么这么说呢? 经过一夜的时间消化,胃里的食物都已消化完毕,血里的糖分,身体的能量都急需补充。若此时不吃早饭,血中的糖得不到及时补充,人就会在上午最佳的工作、学习时间里感到..
标签:一定要吃早饭类别:生活百科浏览次数:806次
-
奇妙的水
幼儿案例分析:科学活动:奇妙的水 一.知识背景 本活动运用的知识是有关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增加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 本活动的科学..
标签:活动反思,教学反思,奇妙的水类别:教学反思浏览次数:1394次
-
让微课在幼儿园“火”起来
“微课”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发展和数字教育时代的来临而时兴起来的一个新词。对很多幼儿园教师来说,这是一个新生事物。
标签:微课,园本教研类别:园本教研浏览次数:9769次
-
“多通道参与”策略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运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的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或动作以及其他非语言的方式去表述自己的审美感受,用手对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
标签:多通道参与,幼儿园歌唱活动类别:音乐教育浏览次数:873次
-
在区域活动中探索建立规则——以中班角色区“小餐厅”为例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即规则)的建立不仅是未来社会文明的需要、目前集体教养的需要,同时它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幼儿生活和活动能力提高。
标签:区域活动,中班角色区,小餐厅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2760次
-
大班幼儿玩具交换活动的调查分析
“玩具交换”是孩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对于孩子的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
标签:大班,幼儿,玩具,交换活动,调查分析类别:观察记录浏览次数:2576次
-
幼儿教师观察记录:等待孩子成长
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短文《等一等》,讲述了一位父亲临终时告诉儿子的一个人生哲理:如果生气,不要马上表现出来,需要等待24小时再做决定。的确,“等一等”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缓冲,然而“等一等”又何尝不是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尊重幼儿的一种态度和行为呢?
标签:幼儿教师,观察记录,孩子成长类别:观察记录浏览次数:4252次
-
教育部通知要求高度重视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
教育部下发传染病防控工作通知要求 高度重视流感等传染病防控 本报北京4月6日讯(记者 焦新)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一些地方和学校还发生了甲型H1N1流感、肠道传染病等疫情。为切
标签:教育部,教育部通知,高度重视传染疾病,类别:新闻资讯浏览次数:16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