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孩子的独立性,共有38508条结果
-
提高小班幼儿入园适应能力的策略
人的社会化始于家庭,因此父母采取怎样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孩子所受家庭教育的效果以及入园后的表现。在开学初,可以针对幼儿在家的情况及来园后的表现及时进行分析.
标签:入园准备,小班幼儿,入园适应能力类别:入园准备浏览次数:2809次
-
家庭教育中如何树立父母的威信
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工程,绝非强迫命令所为,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必须不断学习,提升素质和修养,理性地规范日常行为,以自身人格魅力的力量,教育影响孩子,身教重于言教,这绝对是真理。
标签:家庭教育,树立,父母,威信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1055次
-
幼儿教师评价评语:大班毕业评语
顽皮机灵的你充满阳光般的朝气与热情。你关心集体,热心班级的各项活动,是十分讨人喜欢的小姑娘。课堂上,老师惊喜地发现了你高高举起的小手,更为你的大胆发言感到高兴。你的拼音书写得特别漂亮。你应该明白,只要肯下功夫,
标签:大班评语,评价评语类别:幼儿园大班评语浏览次数:726次
-
如何把握《指南》实施的整体性原则——以小班进餐环节的教育契机挖掘为例
“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的首要实施原则。《指南》中的“说明”部分强调,实施时“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标签:《指南》,整体性原则,小班进餐环节类别:课改纲要浏览次数:3307次
-
幼儿园大班工作计划
幼儿园大班工作计划
标签:幼儿园,大班,工作计划类别:幼儿园大班班务计划浏览次数:8158次
-
3~6岁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
近年来,幼儿园教师对于“自我意识”这一概念虽说已不陌生,但对它的理解并不全面,许多关于培养幼儿自我意识的教育活动往往偏重于自我意识的自我认知成分,例如“认识自己的身体”“我长高了”“我的小手真能干”等活动,而对于自我意识的另外两个成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则比较容易忽略。
标签:自我意识培养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867次
-
培养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
交往在人一生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中“幼儿良好交往行为”指的是幼儿以比较恰当的方式与周围人(包括同伴、家长、教师)沟通交流,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得到别人的认可或赞同。对于幼儿,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其智力发展、以后的学业水平及未来走入社会均有重要作用。
标签: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研究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1528次
-
在园本教研中引领教师内化《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从而建立合理期望,在科学实施保育和教育的过程中,确保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标签:园本教研,内化指南类别:园本教研浏览次数:995次
-
幼儿园日常工作管理细则
一、晨检接待教师指导幼儿做到: 1、衣着整洁,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 2、有礼貌的和家长告别。 3、学会告诉老师自己的身体有无不舒服的感觉。 4、积极投入晨间活动。 教师(保教人员)做
标签:幼儿园日常,日常工作,管理细则类别:园务工作浏览次数:747次
-
个别化学习:利用区角活动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学习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整蓄待发”的阶段,只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幼儿语言及阅读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因此在各个区域角中老师都会让孩子的语言得到锻炼。
标签: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学前儿童语言类别:语言教育浏览次数:65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