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同伴之间,共有11495条结果
-
表演区(室)与幼儿园课程
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想法是幼儿的基本需要,通过多种感官进行表达是对幼儿基本能力的发展要求。
标签:表演区,幼儿园,课程类别:课改纲要浏览次数:2228次
-
幼儿美术作品的“三维目标”发展评价策略
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应关注幼儿美感成长、心理、智慧、知觉、社会、创造性等各方面的整体成长:评价应多元化,应伴随着幼儿整体发展的需要来进行;评价还应是多向的互动过程,是在积极的互动过程中完善幼儿的发展的。因此,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应是基于“三维目标”的发展性评价,也即以情感发展为主线,从幼儿情感、知识、技能三方面着手,整体地通过幼儿的美术作品评价其成长。
标签:幼儿美术作品,三维目标,发展评价类别:美术教育浏览次数:1312次
-
美术活动中幼儿创作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使更多的幼儿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成了我们幼教工作者思考的中心问题。
标签:美术活动,幼儿,创作性,思维能力类别:美术教育浏览次数:1767次
-
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艺术同构策略
绘本一般借助于文字和图画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兼具文学性与艺术性,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标签:幼儿,绘本,阅读教学,艺术,同构,策略类别:美术教育浏览次数:2358次
-
基于幼儿的经验创新游戏玩法
如何基于幼儿的经验创新民间体育游戏的玩法,使幼儿越玩越爱玩、越玩越会玩呢?我们对此进行了尝试。
标签:幼儿经验,创新玩法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1032次
-
家园共育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在阅读活动中形成的基本能力,也是个体终身从事学习的最基本能力,是完成阅读任务的复杂结构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标签: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幼儿阅读能力类别:家园社区浏览次数:6402次
-
一个早已提出却难以得到关注的重要问题——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问题(三)
在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最初阶段,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问题”,然而,近三十年来,这一问题并没有引起我国幼教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标签:学前教育,文化适宜性类别:教育理论浏览次数:11107次
-
幼儿教师观察记录:浩浩的虎皮裙
天气转凉,孩子们每天户外都要穿上一件小外套,他们从服装的变化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学习穿衣服是小班小朋友在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于是“漂亮衣服”的主题活动应运而生。
标签:幼儿教师,观察记录,虎皮裙类别:观察记录浏览次数:2458次
-
宝宝反常情绪不可忽视
宝宝表现有时良好,有时恶劣,然而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处在什么情绪中。忽视孩子反常情绪,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孩子的反常情绪大多数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引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标签:宝宝,反常情绪,不可忽视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848次
-
寻找中国绘本 滋养孩子心灵
如今绘本已成为幼儿重要的精神食粮,遗憾的是,大多数绘本来自欧美。这种缺少“中国味”的绘本教育所导致的文化缺失已经引起了家长、教师和不少专家学者的担忧。
标签:中国绘本,孩子心灵类别:语言教育浏览次数:86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