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理性思考,共有7104条结果
-
队伍建设:“阳光教师社团”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我们曾对本园四个园区共132名教师进行过职业幸福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很多教师职业幸福感并不高。如何让教师感受到职业幸福呢?意大利经济和社会学家维弗烈度•帕累托提出的“马特莱法则”给了我们以启示,该法则告诉我们,在很多情况下一部分事情往往要比其他很多事情重要得多。因此,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即要抓关键人员、关键事情、关键环节。
标签:队伍建设,教师社团,教师职业幸福感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578次
-
倾听孩子的智慧——读《倾听孩子》有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倾听孩子》这本书,细细阅读后觉得受益匪浅,在此与各位父母和老师们共享。
标签:倾听,孩子,智慧,有感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1478次
-
浅析“严而有度 宽以待之”的幼儿语言环境创设
“宝宝,叫阿姨!”“宝宝,不可以这样乱说话!”“宝宝,快向姐姐说对不起!”……公共场所常常能听到家长如此教育幼小的孩子。
标签:严而有度,宽以待之,幼儿语言环境创设类别:环境创设浏览次数:876次
-
小型幼儿园理财策略
小型幼儿园理财策略:作为一所小型的幼儿园,如何在办园的过程中物尽其用,让政府提供的有限教育经费发挥最大化的效益,以提高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园长们在工作中一直在考虑的重要难题。 对于小型托幼园所而言
标签:理财,开源,节流类别:管理策略浏览次数:907次
-
应对幼儿园爱生病的孩子
应对幼儿园爱生病的孩子
标签:幼儿园,爱生病,孩子类别:科学饮食浏览次数:2581次
-
陆士桢:孩子行为可以不称赞但一定要接纳
陆士桢:孩子行为可以不称赞但一定要接纳
标签:陆士桢,孩子行为,称赞,接纳类别:新闻资讯浏览次数:1206次
-
了解早期干预,促进普特融合
0~6岁是孩子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极高的时期,3岁时孩子的大脑已达到成人脑重的75%,从出生到5岁又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最快阶段。因此,加强对这个年龄段的干预工作,以O~6岁孩子为早期干预对象,特别加强对O~3岁婴幼儿的早期干预,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标签:早期干预,普特融合类别:教育理论浏览次数:977次
-
管理教师的消极情绪 减轻其职业倦怠感
当个体无法满足超出个人能力的过度需求时,往往会产生身心疲惫状态,人们通常称之为职业倦怠,而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近年来人们所关注的一大热点话题。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较低的社会地位及待
标签:教师情绪,幼师倦怠,幼师压力类别:管理策略浏览次数:1142次
-
幼儿学美术,需要上美术班吗
一般来说,2~6岁的孩子可以通过幼儿园的美术课程和家长创设条件(见2013年9期《幼儿学美术,家长怎么做》)进行学习。如果孩子有进一步学习的浓厚兴趣,家庭与幼儿园不能充分满足幼儿学习的需求与家长的期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选择美术班作为补充。
标签:幼儿美术,美术班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3337次
-
正确解读孩子的负性情绪
在心理学中通常把恐惧、忧郁、憎恨、愤怒等情绪称为负性情绪。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在个体内部心理结构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就像一枚硬币的反正面一样,缺一不可。每个人都会有负性情绪,包括成人与孩子。
标签:正确,解读,孩子,负性情绪类别:心理发育浏览次数:98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