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表现性活动区,共有27638条结果
-
尊重幼儿学习特点 引导幼儿快乐学习
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 徐明2001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3-6
标签:纲要,学习特点,学习结果,快乐学习类别:课改纲要浏览次数:4016次
-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好听的电话铃声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好听的电话铃声
标签:幼儿园中班说课稿,好听的电话铃声类别:精选说课浏览次数:1664次
-
支持幼儿成为班级的主人——大班幼儿归属感的培养
归属感的培养是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归属感强的幼儿往往会有较强的安全感,更加积极主动,更具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也更能够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
标签:班级的主人,大班幼儿,归属感培养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2033次
-
由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引发的思考
目前,幼儿园对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重视程度是越来越高,而家长却时有抱怨:“现在幼儿园的作业可真多,今天收集资料,明天制作玩具,后天又要记录故事……真烦!”老师则觉得委屈:“我们做这些还不都是为了孩子着想?现在的家长是越来越不肯为孩子花心思了。”
标签: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类别:家园社区浏览次数:1290次
-
幼儿园大班辩论活动:“晴天好还是雨天好”及评析
目标: 1.能大胆、清楚地表述喜欢/不喜欢晴天/雨天的观点,对辩论活动感兴趣。 2.初步了解辩论活动中常用的陈述、对比、假设、反问等方法。 3.能遵守轮流发言、举手示意、有序抢答等基本的辩论规则。
标签:幼儿园大班,辩论活动,晴天好还是雨天好类别: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浏览次数:7334次
-
幼儿倾听习惯的养成策略
倾听就是细心听别人说话,是幼儿接触社会、接受信息的手段之一。
标签:幼儿,倾听习惯,养成,策略类别:习惯养成浏览次数:9762次
-
“幼儿音乐活动教学技巧”专题综述
幼儿音乐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包括感知与欣赏、唱歌、舞蹈、律动、音乐游戏等,各种音乐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教育机智。另外,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可以作为其他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如音乐与绘本欣赏活动的交融,音乐与美术活动的结合等。
标签:幼儿音乐活动,教学技巧,专题综述类别:音乐教育浏览次数:3300次
-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区域活动是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有利于各种能力发展不一致的幼儿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标签:区域活动,教师观察与指导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13931次
-
小组长制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小组长制是幼儿园教师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策略。它指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让幼儿担任小组长帮忙维持秩序、监督检查、带头开展活动等。小组长被授予仅次于教师的权威,担负起对其他幼儿行为作出评价的责任,是其他幼儿学习的榜样。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负担,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班级管理效率。
标签:幼儿园管理,小组长制,班级管理类别:管理策略浏览次数:3140次
-
基于幼儿探究需要的外出感知
“开放教育”的外出感知,强调让幼儿置身开放、真实的环境中,运用多种感官真切感知、深刻体验,充分满足幼儿个性化的探究需求。
标签:幼儿探究需要,外出感知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54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