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心理学分析,共有12893条结果
-
儿子说话喜欢“绕弯子”
我儿子5岁,现在有要求不直接说,学会了“绕弯子”。比如他想吃某种喜欢的零食,但我要求他每天只能吃一次。每次吃完了,他就会假装拿着剩下一个问:“这是什么颜色啊?”“这是什么味道啊?”其实就是想再吃点。有时我们批评
标签:孩子说话,心理类别:心理特点浏览次数:1508次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孩子有时也会是我们的老师
随着孩子的成长,步入中班后,幼儿的一些操作活动在内容丰富的基础上,又将难度加深了,这不仅是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也是为幼儿提供新的挑战。
标签: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我们的老师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1392次
-
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有效途径(王海红)
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既依靠职前师范教育培养新的师资,也有赖于继续教育培训和提高在职教师,只有改进和采用各种有效的培训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师资。 1、狠抓源头,改革师范教育。目前,我县幼儿教师职前..
标签:幼儿教师、高素质、方法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895次
-
在区域活动中探索建立规则——以中班角色区“小餐厅”为例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即规则)的建立不仅是未来社会文明的需要、目前集体教养的需要,同时它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幼儿生活和活动能力提高。
标签:区域活动,中班角色区,小餐厅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2760次
-
走出幼儿园音乐活动“非音乐化”的误区
文/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 杨蕊 刘淑新幼儿园音乐活动“非音乐化”,是指教师设计的音乐活动虽然是从音乐角度出发,但在目标的制定或实施的过程中偏离了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在“非音乐化”的音乐
标签:音乐活动,误区,情境,多媒体类别:音乐教育浏览次数:1242次
-
幼儿园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幼儿成长需要伙伴,需要时间,需要广阔的空间,需要独立、自由,需要群体。于是幼儿来到了幼儿园,就会在宽松、和谐、温暖的集体中游戏、生活、学习。但是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好动、好奇、好模仿,知识经验缺乏,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故。
标签:幼儿园,事故,预防,处理类别:管理策略浏览次数:1395次
-
让幼儿快乐度过每一天
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又到了,大多数托幼机构会举行相应的活动以示庆祝。活动一结束,父母也往往会带上孩子去大玩一场、大吃一餐,并会买上一大堆礼物给孩子,以让孩子在这一天好好地快乐一把。
标签:六一儿童节,快乐每一天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788次
-
在生活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
习惯养成:在生活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 教育案例: 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非常的活跃与好动,往往不分场合的过度活跃,在很多需要安静的时候,不懂得控制自己的音量和行为,表现得十分随意,时常会给他人带来一些不好的影..
标签:习惯养成,规则意识类别:习惯养成浏览次数:3716次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幼师,这个世界上最棒的职业
不管你是做什么的,总会遇到难题,会遇到瓶颈,很容易会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甚至会怀疑自己的选择,感觉做什么都比自己现在的工作好,满满都是负能量!幼师自然也是如此,每天要面对那么多的孩子,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不确定,稍
标签: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313次
-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勇气
设计意图:美国插画作家伯纳德•韦伯创作的绘本《勇气》,语言精炼、琅琅上口,画面鲜活、风趣幽默。细读后发现,绘本的每一页都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真谛,让大家明白生活中的勇气是多种多样的,它包含勇敢、坚持、积极主动、忍耐等品质,每个人都值得拥有并尝试突破。
标签: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勇气类别: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浏览次数:47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