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全语言观念,共有10890条结果
-
发现孩子会“读心术”
同样是妈妈与婴儿面对面。首先,妈妈以愉悦的表情向婴儿表达一些愉悦的情绪。婴儿接收到妈妈这种愉悦的情绪,显得十分开心,手舞足蹈,不时咯咯发笑。接着,妈妈改变脸上的表情,表现得很不开心,或者换之以其他负面的表情,但表达的却是一些愉悦的情绪。
标签:家长教育理念,资源共享,读心术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743次
-
教师如何在活动区时间支持幼儿主动性学习
本期我们将向大家介绍来自HighScope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第二部分:如何与幼儿交流。
标签:活动区时间,幼儿主动性学习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1016次
-
如何看待幼儿间的争吵行为
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中,幼儿之间争吵行为时常发生。通常来说,教师和家长们更重视幼儿的合作精神,大家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孩子们表现出礼让友爱的一面,对于他们之间的争吵和互不相让深感头疼。
标签: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争吵行为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2793次
-
从讲故事中培养幼儿积极思考的习惯
在户外活动之前我利用空闲时间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孩子们很喜欢听。故事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小动物想吃树上的苹果,可是够不到怎么办?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没有按照故事的原文给孩子们讲,我故意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因为具备思考的头脑和解决生活遇到的困难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纲要》中明确指出的,与园本课题《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不谋而合。
标签:习惯养成,讲故事,积极思考的习惯类别:习惯养成浏览次数:1061次
-
皮亚杰游戏理论
Piyajie youxi lilun 皮亚杰游戏理论(Piagets play theory)又称游戏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J.Piaget)是在研究儿童象征性功能的形成和发展时,注意到儿童的游戏,并..
标签:皮亚杰游戏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8499次
-
幼儿归属感的培养研究
归属感,是社会领域研究中常常被提及的一个词,却无疑又是教育实践中的软肋。
标签:幼儿归属感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4163次
-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对教学的热忱,让课堂更精彩
在盒子里呆的很无聊的小蜡笔们碰上了大大的图画纸,尽情施展浑身解数,而一开始不受欢迎的蜡笔小黑,最后关头扭转乾坤,对挽救大家的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最后,所有小蜡笔都对他刮目相看。这样一个绘本故事,如果你拿到手上,会怎样运用,怎样设计一个有效的活动呢?
标签: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课堂更精彩类别:教学反思浏览次数:1560次
-
从“童言稚语”看幼儿心理
学龄前的孩子天真可爱,常常“语出惊人”,让人忍俊不禁。孩子那些给我们带来许多欢愉的“童言稚语”,也反映出了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下面就儿子成长中的几个案例对幼儿心理发展做简要分析。
标签:幼儿心理健康,童言稚语,幼儿心理类别:心理发育浏览次数:6647次
-
幼儿音乐活动创意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主题背景下的幼儿音乐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音乐活动。在设计音乐活动时,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音乐元素,还要考虑如何实现与主题活动的整合。在开展歌唱、韵律、节奏乐、欣赏等音乐活动时,要注重幼儿在主动参与、师生互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感受、探索、表达表现等能力。
标签:幼儿园音乐活动,音乐活动创意设计实践研究类别:音乐教育浏览次数:2584次
-
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小青蛙找妈妈
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小青蛙找妈妈
标签:幼儿园小班,幼儿园体育游戏,小青蛙找妈妈类别: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浏览次数:31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