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谨慎的语言,共有35353条结果
-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美丽的菊花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美丽的菊花 活动目标: 1、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观察活动,观察时专心、认真。2、了解菊花的主要外形特征,能叫出名称。3、能关心、爱护幼儿园里的花,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活动准备:户外正开..
标签:中班社会教案类别: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浏览次数:1565次
-
园长是教研的首席研究者
在新的时期,面对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改革等多重使命,园长的角色定位也就发生了变化。“园长——教师的专业老师”这样定位园长的角色,是希望园长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能够担当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同时能够成为教师
标签:教研,研究员,专业老师类别:园长研修浏览次数:595次
-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精灵
班上开展《种子食品品尝会》的活动,配班男老师和小朋友开玩笑说:“可不能随便乱吃,这些种子吃到肚子里会发芽长大哦!”结果不少小朋友信以为真。由此我想起儿子小时候在家吃瓜果也总是特别小心,如果偶尔一次不小心吃了一粒西瓜子,会哭半天,认为种子到肚子里会发芽长大。苦口婆心地解释半天,他仍将信将疑。
标签: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精灵类别: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浏览次数:3136次
-
我园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杨咏梅)
何为园本课程?在翻阅学习了大量理论文章后,我们得到了如下界定:园本课程是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明确了..
标签:园本课程类别:课程模式浏览次数:1215次
-
3~6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发展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森伯格(Eisenberg)于1972年提出,用来指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可以让他人乃至社会获得益处的行为。
标签:3~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4887次
-
家园共育:孩子的这些行为难道是在幼儿园“学坏”了?
导语:宝宝入园几个月了,细心的妈妈发现,宝宝好像“学坏”了,偶尔会骂人了:爸爸开车时急刹车,宝宝突然冒出一句“会不会开车呀!”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了盘子,宝宝在一旁幸灾乐祸喊“笨蛋!”这可吓坏了妈妈,难道宝宝
标签:家园共育,孩子行为类别:教育理念浏览次数:1990次
-
大家都是中国人
东是人,西是人, 来来往往都是人。 阿拉阿拉上海人, 俺们俺们山东人, 俄伲俄伲苏州人, 噢们噢们香港人, 戴花帽的新疆人, 穿长袍的西藏人, 外地人,本地人, 亲亲热热一家人, 大家都是中国人, 中――国――..
标签:儿歌,中国人类别:儿歌浏览次数:5552次
-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沉浮游戏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沉浮游戏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有的物体浮在水面,有的物体沉到水中。体验玩水的快乐。 准备: 大盆水2―3盆,各种物品(包括棉花、铁钉、镜子、塑料玩具、小石头等)。 活动与指导: 1、教师..
标签:小班科学教案,沉浮类别: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浏览次数:2962次
-
孩子眼中的朋友
幼儿进入中班以后,同伴交往逐渐增多。他们在享受到更广阔的人际交往给自己带来的愉悦的同时,也不时因为同伴间的争执(如谁喜欢我、谁不喜欢我这样的问题)而烦恼。4岁大的幼儿之间能产生友谊吗?在他们心中,朋友是什么?是..
标签:师幼互动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3295次
-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传播
种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幼儿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农作物的种子,是靠人类来种植的。
标签:幼儿园科学活动,大班科学活动,种子传播类别: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浏览次数:74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