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共有42744条结果
-
通过建立幼儿发展档案 有效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反思,提倡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我们以往对幼儿的评价过程中,对幼儿的评价存在着"只重知识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交际能力的倾向",评价的方法也是以教师的主观评价为主。
标签:幼儿发展档案,评价教育功能类别:管理策略浏览次数:1228次
-
幼儿园托班美术教案:七彩雨
幼儿园托班美术教案:七彩雨
标签:幼儿园,托班,美术教案,七彩雨类别:幼儿园托班美术教案浏览次数:1335次
-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歌唱教学的再思考
随着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各地都开展了相应的《指南》培训活动。我们聆听了专家对《指南》中艺术领域部分内容的解读,其中对美术教育中有关“该不该使用范画”“如何看待幼儿的美术作品‘像不像’的问题”等操作层面的探讨,直击一线教师“习以为常”的做法,发人深省。那么音乐教育中是否也存在着一些教师“习以为常”的“误区”?《指南》理念引领下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又该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标签:《指南》,幼儿园歌唱教学类别:音乐教育浏览次数:13417次
-
“告状”的艺术——如何向家长反映孩子的问题
当教师发现幼儿有发展上的异常现象或存在不良的个性、行为时,应该如何与家长沟通,以便与家长达成一致,共同寻找合适的策略,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呢?教师大多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是向家长反映孩子积极进步的表现,气氛往往愉快融洽,但如果谈论负面信息就会困难得多。
标签:家长,反映,孩子,问题类别:家园互动浏览次数:2904次
-
立足区情构建0~3岁早期教育管理指导网络
自2001年《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首次提出本市倡导和支持开展3周岁以下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以来,北京市海淀区将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探索和实践纳入海淀学前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课题,通过十余年来的实践研究,海淀区初步构建了基本覆盖全区街乡(镇)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管理指导网络,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氛围,初步形成了适合区情的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与服务的实践形态,为社区婴幼儿及家庭提供了多元的、科学的育儿指导与服务。
标签:早期教育,管理指导网络类别:教育理论浏览次数:2755次
-
“以儿童为中心”的班级环境创设
自18世纪卢梭“发现儿童”以来,儿童与成人、课程、环境之间的关系便一直在发生着变化。20世纪上半叶,杜威在美洲大陆掀起“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爱伦·凯在欧洲大陆发起“新教育运动”,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高举“儿童中心主义”的大旗,倡导成人在设计课程、开展教育活动、创设游戏环境时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满足儿童的需要,追随儿童的反应。
标签:儿童为中心,班级环境创设类别:环境创设浏览次数:5082次
-
同材异构 别样精彩——例析《墨西哥帽子舞》课例研究
同材异构活动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
标签:《墨西哥帽子舞》,课例研究,同材异构类别:园本教研浏览次数:1343次
-
家园共育新途径例谈
众所周知,家园共育已成为当今幼教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家庭单方面的教育,也不是幼儿园单独可以胜任的,必须家园两方面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较好的功效。
标签:幼儿园家长工作,幼儿园家园共育新途径类别:家园社区浏览次数:2180次
-
如何把握《指南》实施的整体性原则——以小班进餐环节的教育契机挖掘为例
“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的首要实施原则。《指南》中的“说明”部分强调,实施时“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标签:《指南》,整体性原则,小班进餐环节类别:课改纲要浏览次数:3307次
-
让每个孩子闪亮登场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在“家园互动”宣传栏目的设置上特别注重调动家长参与创设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了家长、小朋友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在实际操作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分别创设了不同的版块让家长介绍自己的孩子或让幼儿自我展示,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班级的“家园互动”栏目巾闪亮登场,并以此促进家长对班级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标签:每个孩子,闪亮登场类别:家园社区浏览次数:8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