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抱团合作发展,共有17481条结果
-
基于儿童发展法的音乐教学程序设计艺术
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音乐教师往往被一些简单的问题困扰:是先教长的音还是先教短的音?是先教主音还是其他的音?教钢琴时是先教识谱还是先教弹奏?要先认识中央C还是先认识黑键?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儿童自然发展法进行了研究。
标签:儿童发展法,音乐教学,程序设计艺术类别:音乐教育浏览次数:1290次
-
促进托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之我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可以使幼儿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觉、感受或需要,让成人或同伴了解自己,或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
标签:托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类别:语言教育浏览次数:319次
-
换个角度看风景——《指南》社会领域感悟
记得勇颜老师在给省骨干教师做培训的时候曾经说过:“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为什么呢?深思之后,我觉得是心境的问题,太熟悉反而不容易激起新的反思、感悟、共鸣。
标签:指南》,社会领域感悟类别:社会教育浏览次数:749次
-
游戏活动中幼儿发展评价之思与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了解游戏中幼儿的发展状况,需要依托科学的幼儿发展评价。
标签:游戏活动,幼儿发展评价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1526次
-
幼儿文学语汇学习核心经验的发展与教育支持策略
文学语汇是文学作品中所运用的语和词的总汇。它是文学语言的建筑材料,也是文学语言的构成要素。文学语汇对幼儿早期文学语言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和主题,同时它还是幼儿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材料。
标签:幼儿文学语汇,经验发展,教育策略类别:教育理论浏览次数:2402次
-
幼儿园教育中“儿童意识”缺失的问题分析
儿童意识是对儿童这一处在特殊年龄阶段的人的独特性及其价值的体悟与认识,是对成人中心主义文化的反抗和对作为弱势群体的儿童的关怀与呵护,它主要表现为对童年价值的肯定、对儿童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对儿童基本权益的维护。“儿童本位”是儿童意识的基本立场。
标签:幼儿园教育,儿童意识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798次
-
让孩子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成长
[摘 要] 蒙特梭利认为外部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价值。教师的职责是给儿童提供适宜的“有准备的环境”,包括提供富有美感意趣、真实开放、规范秩序的物质环境;创设关怀与爱的氛围、强调独立与互助共融、榜样与支持并行的人文环境。教师应是“有准备的环境”的维护者和管理者,应能提供有层次、蕴含目标的多元化工作材料,让孩子在环境中自主发展。
标签:生活环境,健康成长类别:蒙台梭利浏览次数:2829次
-
36O度评价在幼儿园教师评价中的应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学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种评价要求体现了对“发展性”的重视,强调发挥评价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标签:幼儿园评价,幼儿园教师评价类别:教育理论浏览次数:1334次
-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三个转变
在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今天,如何真正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价值,如何提高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质量,是值得每个幼教教研员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我觉得,现阶段幼儿园组织的教研活动应着力引导教师全面提升保教素养,真正促进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我们近期重点开展了有关研修,倡导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标签: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类别:课改纲要浏览次数:14057次
-
了解早期干预,促进普特融合
0~6岁是孩子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极高的时期,3岁时孩子的大脑已达到成人脑重的75%,从出生到5岁又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最快阶段。因此,加强对这个年龄段的干预工作,以O~6岁孩子为早期干预对象,特别加强对O~3岁婴幼儿的早期干预,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标签:早期干预,普特融合类别:教育理论浏览次数:97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