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引争论,共有843条结果
-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目的与实施策略
[摘 要] 幼儿园教研的目的不是为了构建关于儿童发展和幼儿园教研的新理论,不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学领域普遍的本质性问题,也不是为了获取教学活动之外的任何事物。
标签:幼儿园教研活动,实施策略类别:园本教研浏览次数:4466次
-
“什锦拼盘”――反思整合活动“伞的世界真美妙”(焦立群)
活动结束了,孩子们仍沉浸在装饰伞面的乐趣中,我心中已开始回味这次活动的成败得失…… 在这次公开课活动中,为了更多地展示自己,为了突出“整合”活动的特点,我设计了“伞的世界真美妙”这个活动。对五大领域的内容我是能..
标签:整合,反思类别:教学反思浏览次数:1845次
-
阳台上的“菜园小记”
我们种菜了 春暖花开,柳条冒出了嫩芽,杨树飞落了满地“毛毛虫”,外面蓝蓝一片天,春的清新扑面而来。阳台上孩子们冬天种下的小蒜苗、花盆里的吊兰却枯黄凋零,满眼苍凉,与外面的景色极不相称。
标签:菜园小记类别:教学互动浏览次数:722次
-
重视基于专业学习的教研
话题中的困惑在目前的园本教研活动中比较普遍,教师研究的精神和热情可嘉,讨论批判热烈,无奈缺乏相关文献和专业知识的储备,导致研究活动形式多于内容,学习和研究的成色不足。
标签:专业学习类别:园本教研浏览次数:371次
-
在多种情境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至关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要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标签:幼儿园语言教育,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类别:语言教育浏览次数:2515次
-
幼儿玩具分享教育的误区
分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指的是个体主动与他人共享资源,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的社会行为。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形成,能帮助幼儿走出“自我中心”,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
标签:幼儿社会性发展,分享教育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4080次
-
让奖励更有价值
张老师: 您好! 仔细阅读了您的来信,透过条理清晰、叙述清楚的文字,感觉您是一位工作认真、关爱孩子、勤于反思的老师。因为新接班级没多久,您就注意到了班上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的情况,为此您做了一个学期的努力,
标签:奖励有价值类别:教学互动浏览次数:636次
-
“无为”的教师“有为”的教育
这些年,幼教改革有了很大的成绩与进步,但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似乎教育中功利的思想多了一点,浮躁的心态多了一点,平静的心绪少了一点,沉思的闲暇少了一点。于是,我特别怀念小时候读
标签:无为,教师,有为,教育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438次
-
有趣的洞洞
有趣的洞洞
标签:有趣的,洞洞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3305次
-
“一中一青”平行式教研活动实录
中年教师常会有专业发展瓶颈:她们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积淀,需要在此基础上探究自我风格模式,寻找突破。
标签:平行式教研,活动实录类别:园本教研浏览次数:73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