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教学评价行为,共有18249条结果
-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八字原则
☆以身作则 家长随地吐痰、扔垃圾就不能指望孩子会讲公共卫生,或者说教师如果打骂孩子就不可能要求孩子别打骂小朋友,孩子身边的成人自私就不会有宽厚仁爱的孩子……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标签:良好行为习惯,八字原则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94次
-
孩子出现“退化行为”的原因
一个小女孩,在幼儿园小班时已经学会独立吃饭了,并且自己吃得又快又好,但是到了中、大班后反而变得逐渐“不会吃饭”了——吃得很慢,并且吃的时候到处撒饭菜,最后幼儿园老师或家长忍无可忍,只好每餐都喂她。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退化行为”呢?
标签:退化行为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202次
-
在儿童行为观察中促进师生共成长
三年前,由于要开发学前教育本科阶段的《学前儿童行为观察》课程,希望在课程中多加入幼儿观察案例,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标签:儿童行为观察,师生共成长类别:教学互动浏览次数:363次
-
建立常规制度,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导读:我们在进行常规培养的时候,我们要采用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用点点滴滴的关爱让他们慢慢的接纳和信任,让“爱”成为情感互动的润滑剂,让他们感受到平等、满足和尊重,在爱的氛围里学习幼儿园的多种规则,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接受并遵守幼儿园的规则。
标签:常规制度,幼儿良好习惯类别:习惯养成浏览次数:369次
-
让孩子品尝一些“苦味”的爱.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爱的呵护与滋养,适宜的爱会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给予其成长的力量。目前,在我国421式结构家庭居多的社会背景下,多数家长都将孩子视若珍宝,对孩子百依百顺,呵护备至。
标签:苦味的爱.类别:家园互动浏览次数:1298次
-
“0~3岁婴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分析”专题综述
对0~3岁婴幼儿的行为进行专业分析并指导家长,体现了早教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王菁主持的“0~3岁婴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分析”专场,围绕着这一话题,以案例呈现的方式,展开了交流和探讨。
标签: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专题综述类别:观察记录浏览次数:1735次
-
哪些好方法可以培养儿童时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
1、应当培养学前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并初步具备进行简单生活与日常活动交流的语言应用能力。重点是积累大量听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初步发展口头表达能力,而字母的背诵、单词的拼写、句式的强记不应成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这一
标签:儿童时期,外语学习,幼儿英语类别:园长研修浏览次数:321次
-
情境教育在社会性教育中的运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出,幼儿社会性教育要依靠幼儿的体验,强调体验在社会性教育中的作用。这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它的效果起码要好于说教。
标签:情境教育,社会性教育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139次
-
例谈家长小型座谈会中的成长经历
家园共同体是什么?自参与我园的“十一五”规划课题《实现多维良性互动促共同体和谐发展》的研究以来,这就成为我与我的同伴们时常思考的问题.
标签:家长,小型,座谈会,成长,经历类别:家园社区浏览次数:2996次
-
职业倦怠的原因探析
因工作需要。我经常会下到各个园所听课,通过座谈、走访有关教师、个别谈话等方式,发现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希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渴望..
标签:职业倦怠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44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