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共有42581条结果
-
知识传播者还是课程建设者 教师换角色跟不上教改
晨报讯新课程教改要求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转换,然而市教科院最新的一份关于教师角色认同的调查研究表明,教师角色的转换似乎未跟上新的课程改革步伐。“文化传播者”、“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者”、“学生人生引路人”这三项传统..
标签:教师角色转变类别:新闻资讯浏览次数:835次
-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新疆之旅
活动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 2.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知道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 3.在合作探索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空白计划表,中国地图,有关新疆的图片若干,图..
标签:大班社会教案,旅游类别: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浏览次数:1968次
-
官员学者园长热议如何推进学前教育立法
学前教育立法建议提案办理专题座谈会举行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近日在京主持召开“学前教育立法建议提案办理专题座谈会”。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幼儿园园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参加
标签:官员学者,园长,学前教育立法类别:新闻资讯浏览次数:1631次
-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千变万化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的学习活动,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图形,并且很乐意在区域活动时利用积木或平面图形拼搭各种各样的物品。
标签: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千变万化类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浏览次数:5042次
-
在环境中渗透礼仪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有重大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是随便安排的,孩子周围的环境对他应有所诱导,有所启示。”由此,我们意识到,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礼仪行为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支持作用,所以我们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
标签:环境,渗透,礼仪教育类别:环境创设浏览次数:1116次
-
从“读科学”转向“做科学”——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指导策略
近年来,幼儿园科学教育在组织指导策略方面有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从“读科学”转向“做科学”。即一幼儿不是静态的、被动的吸收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从事实际的探索活动,循着科学研究的流向去思维和操作。
标签: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组织指导策略类别:科学教育浏览次数:993次
-
培养“能说会道”的孩子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拥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孩子就能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或需要,让别人更了解自己,从而促进智力、情感、个性、交往等方面的发展。
标签:能说会道类别:语言教育浏览次数:874次
-
幼儿园怎样科学选配玩教具
玩具是儿童的亲密伙伴,从蒙台梭利到瑞吉欧,从陈鹤琴到陶行知,教育家们在儿童教育研究与探索中,或多或少地指出了玩具和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寓教于乐”也一直是人们对于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的理想。幼儿的学
标签:选配,玩具,教具,选购类别:园务工作浏览次数:623次
-
不宜空腹吃糖
英国医学生理专家的专题研究表明,如果让幼儿空腹吃糖类食品,会影响他们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专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幼儿在空腹时吃进去的糖类食品,会改变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使其成为一种聚糖物质。这种聚糖物质有碍于身体对..
标签:科学饮食类别:科学饮食浏览次数:901次
-
阅读区环境创设的“l+l>2”模式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早期阅读教育已成为幼教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标签:阅读区,环境创设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67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