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欣赏与理解,共有25967条结果
-
在我国幼儿园实践蒙氏混龄教育的困难与建议
近年来玛丽亚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理念在台湾、香港等地区引入以后,在国内也开始形成一股理论研究的热潮,并引发了一些实践。所谓混龄教育就是将年龄
标签:蒙氏混龄教育,混龄本土化问题类别:外国幼教浏览次数:2230次
-
幼儿学美术,需要上美术班吗
一般来说,2~6岁的孩子可以通过幼儿园的美术课程和家长创设条件(见2013年9期《幼儿学美术,家长怎么做》)进行学习。如果孩子有进一步学习的浓厚兴趣,家庭与幼儿园不能充分满足幼儿学习的需求与家长的期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选择美术班作为补充。
标签:幼儿美术,美术班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3337次
-
借助故事情境培养幼儿的逆向思维
《让谁先吃好呢》是韩国作家尹我海写的一本图画书,讲述了弱小的毛毛虫在身高、耳朵及尾巴的长度、体重都不及伙伴们的情况下,居然想出了比一比谁的身高、耳朵及尾巴的长度、体重排在末位的办法,从而一下子获得了四个第一,并最终先吃到了桃子。
标签:故事情境,培养,幼儿,逆向思维类别:语言教育浏览次数:1968次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一次家访后的感想
《指南》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而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标签: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家访后感想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689次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孩子们真的很会画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我尝试淡化幼儿绘画技能的学习,让幼儿观察、感受周围生活中美的事物,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
标签: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孩子们很会画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1780次
-
调动参与感,一场美术教学中家长的互动体验
“画的什么啊?不像啊!”“这个是老师帮忙画的吧!在家没见你画过啊!”“宝贝,你看这两边要对称,大小要一致。”每每在展示墙边总能听到家长们不同的声音,可见家长对孩子如何进行美术活动并不太了解。
标签:参与感,美术教学,家长互动体验类别:家园互动浏览次数:1258次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正确理解环保 幼儿主导自制
信手拈来的废旧材料成了“烫手山芋”,本意为提倡绿色环保理念,结果却因耗时耗力成为负担。面对这样的尴尬,其实是有办法解决的。
标签: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理解环保,幼儿自制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1160次
-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瓶子宝宝的新衣裳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动手用画、包、扎、剪、贴等技能,让幼儿学习装饰瓶子的多种方法。 2、引导幼儿了解废弃瓶子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认识到废弃瓶子可以回收,并能制成美丽的装饰品。 3、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体验创造带来的无穷乐趣。
标签: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瓶子宝宝新衣裳类别: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浏览次数:7548次
-
幼儿园师德与演讲:我是幼师我自豪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所以,我要更懂得爱;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所以,我要更有爱。爱每一个孩子甚至爱身边所有的人。人的一生中能遇到一位好老师就是莫大的幸福。身为教师的我常常想:做一名好老师,把幸福带给我的孩子们,这就是
标签:教师文案,师德与演讲类别:师德与演讲浏览次数:572次
-
资源共享:孩子行为幼稚仅是性格问题
几乎在每个学校都会有这么几个让老师和家长头痛不已的孩子,注意力很不集中,兴奋、多动、话多,课堂纪律差;做事我行我素,极其“自我为中心”;
标签:资源共享,幼稚,性格问题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45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