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幼师培训研究,共有8709条结果
-
快乐活动 幼小衔接
上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环境和学习任务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标签:快乐活动,幼小衔接类别:幼小衔接浏览次数:873次
-
上海3年内确保98%适龄儿童接受学前3年教育
12部门联手“护航”学前教育 通过3年时间让98%适龄儿童接受学前3年教育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卫生局等12个部门日前联合制定出台了《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从2006年起上海将用3年..
标签:适龄儿童接受学前3年教育类别:新闻资讯浏览次数:1793次
-
落实《指南》 实施生活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特别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所以,在这样的理念背景下,幼儿园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标签:《指南》,生活教育类别:课改纲要浏览次数:2084次
-
宝宝是不敢交往还是不会交往?
有一项研究把儿童按社交地位分成5种类型:受欢迎的儿童、被拒绝的儿童、矛盾的儿童、被忽略的儿童、一般的儿童,并把“被拒绝的儿童”和“被忽略的儿童”统称为&ldquo
标签:宝宝交往,幼儿交往心理类别:心理发育浏览次数:1066次
-
如何解决幼儿园一日活动过度环节
传统的幼儿教育提倡集体教学,幼儿一日的学习与活动被人为地分割为不同板块,板块之间的转换时间为过度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度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这促使我们重新关注和研究一日活动中过度环节的问题。
标签:幼儿园一日活动,过度环节类别:习惯养成浏览次数:2464次
-
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利用民间童谣的价值、原则和方式
当今世界幼儿教育,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关注幼儿对本民族、本地区优秀的艺术成就的学习。在我国,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的熏陶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标签: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民间童谣价值类别:课改纲要浏览次数:1389次
-
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从素养视角看幼儿的书写入学准备
【摘要】书写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书写能力培养的核心是书写素养的培养。发展精细动作可以为书写素养培养奠定基础,为正式书写作准备。
标签:精细动作,素养视角,书写准备类别:幼小衔接浏览次数:220次
-
生命奥秘――人有“第三只眼睛”吗?
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人有“第三只眼睛”。它藏在大脑深处,因外形酷似松树的球果,因此称做“松果体”或“松果腺”。这个松果体长为0.6厘米,重2克,是以退化了的人体痕迹器官。至于它的用途,这是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极为..
标签:生命奥秘,人的直觉类别:人体奥秘浏览次数:808次
-
过程评价,提升班级工作质量
幼儿园过程评价,是引导促进保教人员深入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在这方面,济南市经五路幼儿园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实施,收获甚大。
标签:过程评价,提升,班级,工作质量类别:管理策略浏览次数:941次
-
培养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
交往在人一生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中“幼儿良好交往行为”指的是幼儿以比较恰当的方式与周围人(包括同伴、家长、教师)沟通交流,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得到别人的认可或赞同。对于幼儿,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其智力发展、以后的学业水平及未来走入社会均有重要作用。
标签: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研究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15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