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价值反思,共有9100条结果
-
“亲子认知式”科学启蒙游戏的研究与实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从《指南》提出的科学探究三大目标以及相关的教育建议中不难看出,3~6岁儿童的科学探究活动,更多地指向自然和实际生活,家庭对科学启蒙活动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标签:亲子认知式,科学启蒙游戏类别:科学教育浏览次数:658次
-
幼儿园教师关怀的现实样态与发展策略
[摘 要] 关怀是幼儿园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品质。目前幼儿园教师关怀的表现具有明显差异,并呈现三种基本样态。其中,“积极的”教师关怀以尊重幼儿为核心,“错位”的教师关怀体现了教师关怀动机和行为上的偏颇,同时关怀的“缺失”作为教师关怀的另一种样态,也反映出教师关怀意识和认知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标签:幼儿园教师,关怀现实样态与发展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524次
-
送的闹心收的也为难 教师节送礼都挺烦
本周,无数学生家长被一个节日所纠结——教师节,给不给老师送礼物,送什么,都是个问题。9月8日,记者采访了近50位
标签:教师节送礼,教师节礼物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945次
-
3~6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发展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森伯格(Eisenberg)于1972年提出,用来指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可以让他人乃至社会获得益处的行为。
标签:3~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4887次
-
“教育公平理念下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专题综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多,如何缩小这部分幼儿与城市幼儿的教育差距,让他们快速融入当地的学前教育、社会生活群体之中,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些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牵动着幼教工作者的心。在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副教授柳倩的主持下,参会者围绕这一专题,呈现了针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的“接纳”“悦纳”“容纳”和“吸纳”。
标签:教育公平理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类别:管理策略浏览次数:1831次
-
论师幼互动中幼儿教师言语有效性的提高
教师言语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育语言的具体运用。根据教师言语的概念,结合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幼儿教师言语可定义为,在师幼互动过程中,为达到师幼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幼儿教师所采用的以口头语言为主的语言形式。[
标签:师幼互动,幼儿教师言语类别:教学互动浏览次数:3896次
-
幼儿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差距探析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标签:社会角色,教师角色,角色定位类别:管理策略浏览次数:1522次
-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我爱秋天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我爱秋天
标签:幼儿园小班,幼儿园主题活动,我爱秋天类别: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浏览次数:5873次
-
范画教学:Yes or No
幼儿美术教学中要不要范画,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教师们总在要不要范画,教不教绘画技巧之间徘徊。
标签:范画教学,Yes or No类别:美术教育浏览次数:573次
-
对教师和家长都有用的十大教育原理
一 、赏识法则-----根雕原理 根雕常常以其精美的造型,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加工受人青睐,成为提升家庭文化品位的首选。然而根雕的前身是什么?无非是生于荒野的树根。培根说:“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知识
标签:赏识,多元法则,体贴类别:教育理念浏览次数:640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