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植物为什么也进行呼吸,共有38099条结果
-
浅议区域活动中的“介入”——一次现场观察研讨活动引发的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我们开始正视幼儿的“学习问题”,在《指南》的引领下我们学会了转换视角看待儿童的学习,转变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变成以儿童为主体的“学”。
标签:区域活动介入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374次
-
园长和教师沟通的“加减”艺术
1增加问题描述,减少责怪喋喋不休的指责往往会引发被批评者的抵触情绪。批评正常的,但不一定是最佳策略。如果园长勃然大怒,甚至拍桌子瞪眼,对方记住的只是外在表现,而问题却常常成为被遗忘的内容。
标签:教师沟通,加减艺术类别:管理策略浏览次数:798次
-
教师倾听缺失现象解析及对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标签:教师倾听,缺失现象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434次
-
选择与迷失——从科学发现室看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
21世纪初,中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确定为科学课程的核心目标。同一时期,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纲要》的指导下,幼儿教育界对探究式学习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标签: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园科学发现室,选择与迷失类别:科学教育浏览次数:6116次
-
向前一步是幸福
自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工作时就带着一丝丝的研究成份。为什么我们对《纲要》提出的教育理念再也不陌生?为什么我们会考虑怎样落实“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什么我们在评价教育教学时也会从幼儿的兴趣、主动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做出分析、评判?
标签:《纲要》,专业成长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264次
-
不跟陌生人走,孩子能做到:幼儿园防拐骗安全演练后的思考
我园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结合幼儿生活实际,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各方面的安全教育,其中"不跟陌生人走"是一项重要内容。
标签:不跟陌生人走,幼儿园防拐骗安全演练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376次
-
如何写好幼儿评语
每个月,老师都要通过《幼儿成长汇报册》向幼儿家长汇报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用评语对孩子的总体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价。若想切实发挥评语的作用,我们在撰写评语时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标签:写好,幼儿,评语类别:教育理论浏览次数:2089次
-
小班幼儿绘画创造性初探
小班幼儿的创造属于自发创造,是一种原发性过程。此时,幼儿的行为尚未以成就定向,其兴趣的发展是自发的,没有外在压力。在弗洛伊德看来,“原发过程是精神活动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心灵的无意识的活动方式”。
标签:幼儿园小班,幼儿绘画,创造性初探类别:美术教育浏览次数:1404次
-
家园共育:如何减轻新生入园时家长的入园焦虑
幼儿的分离焦虑已经成为每年新生人园时幼儿园和家长非常重视和关心的问题,也被教育工作者视为教研工作的重点。但是新生人园时是否只在幼儿身上存在分离焦虑呢?作为家长,面对与幼儿的分离又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呢
标签:入园焦虑,家长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1499次
-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告诉我们,幼儿科学学习的方式是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
标签: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类别: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浏览次数:767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