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最容易,共有14408条结果
-
幼儿音乐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运用
体态语言是一种非语词传播或非言语交际的工具,是靠人的动作、姿势、表情,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和感情、了解洞察对方的内心世界的。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大量地采用体态语言进行交流,尤其是在幼儿音乐教学中,体态语言的地位更为..
标签:音乐教学,体态语言类别:教学互动浏览次数:2164次
-
从缺席走向参与:重构幼儿与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关系
【摘要】幼儿作为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体,在现实的幼儿园课程评价中却严重缺席,幼儿参与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幼儿参与权的体现。
标签:幼儿与幼儿园课程评价类别:课改纲要浏览次数:315次
-
有益于儿童眼睛的一些食物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用眼过度,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全身疲乏、精神极度紧张;营养不良,也可以使视力下降。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痛、前额部发胀、眼睛发干。长期的眼睛疲劳,可以引起视力减退、工作效率降低。保护眼睛,除..
标签:儿童眼部保健类别:科学饮食浏览次数:889次
-
幼儿园管理“情此天高”
女性的特点是敏感、细腻、容易动情。幼儿园以女性为主的特点决定了“情”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管理者应慎重把握好“有情”与“无情”的尺度,正确发挥“情”的感染性、理解性、情境性等特点,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放大管理效益。
标签:幼儿园管理,情此天高类别:管理策略浏览次数:970次
-
幼儿园开设培训项目日趋小学化培训机构虚夸证书作用
幼儿园开设培训项目日趋小学化培训机构虚夸证书作用忽悠家长
标签:培训项目,幼儿园小学化,证书,家长类别:新闻资讯浏览次数:1263次
-
趣味法培养好习惯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对于两岁多的孩子来说,趣味教育法将使教师组织活动事半功倍。 幼儿刚入园,往往对自己的小水杯、毛巾认不清,虽然都有标志,但效果往往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标志都是老师事先准备好后指定给幼儿..
标签:趣味教育法类别:习惯养成浏览次数:1924次
-
幼儿园教育中“儿童意识”缺失的问题分析
儿童意识是对儿童这一处在特殊年龄阶段的人的独特性及其价值的体悟与认识,是对成人中心主义文化的反抗和对作为弱势群体的儿童的关怀与呵护,它主要表现为对童年价值的肯定、对儿童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对儿童基本权益的维护。“儿童本位”是儿童意识的基本立场。
标签:幼儿园教育,儿童意识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798次
-
解答那些让家长“头疼”的事儿
幼儿园家园共育:解答那些让家长“头疼”的事儿问:宝宝现在2岁零8个月了,说话分不清你我他。吃饱饭后,她会说“她不吃了”;有人问她你的衣服真漂亮,是谁买的,她会说“她妈妈买的”。平时已和她在对话中刻意强调,但她大
标签:家长,教育类别:教育理念浏览次数:1336次
-
别把幼儿游戏当“儿戏”
关注幼儿自主表达、鼓励幼儿多元表现的建构式谈论,不仅可以丰富儿童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发展,及时帮助教师了解儿童在游戏时的真实想法及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教师指导游戏的重要环节。
标签:别把,幼儿游戏,当儿戏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912次
-
学习品质的涵义及培养方式
教育评价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育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位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标签:学习品质,培养方式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22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