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幼儿多元智慧,共有34249条结果
-
入园适应期师幼互动的社会学分析——从常人方法学的视角
常人方法学强调对日常生活世界和日常活动的关注,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的社会互动中使用的基本方法。常人方法学明确主张要用普通人处理日常生活的方法、人与人交往互动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用普通人的眼光和方法去理解社会现象。
标签:幼儿入园适应期,师幼互动分析类别:入园准备浏览次数:1892次
-
幼儿园“爱的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毕生倡导并实践着爱的教育。陶先生提倡“爱满天下”,他热衷于创造真诚、博爱、和谐的教育氛围,体现着最崇高的师德境界。
标签:爱的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类别:园务工作浏览次数:4736次
-
关于活动区观察的“四连问”
既然话题中的困惑源于大班额下活动区环节观察孩子的力不从心,那么也许“谁来观察幼儿”“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为什么观察”等一系列的自问自答,能帮助我们在复杂的幼儿园教育实践现场逐渐找到真问题,并能沿正确路径踏上找寻答案之路。
标签:活动区观察,四连问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360次
-
3~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师都将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置于重要的位置,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幼儿观念和行为的不一致,许多幼儿在认知层面都知道分享、合作、帮助等是“好的行为”,但遇到具体问题时能主动发起这些行为的幼儿并不太多;
标签: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2038次
-
早期教育评价的新动向
随着早期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推进,早期教育评价无论在评价理念、评价标准、还是评价方式和方法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自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八年研究”标志着教育评价概念的诞生,并孕育出早期教育评价的胚胎以来,评价
标签:早期教育,新动向,改革类别:园长研修浏览次数:614次
-
关于绘本阅读与幼儿教育的思考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拥有大批美术语言丰富而文字故事相对贫瘠的原创绘本,它们在幼儿园的图书角里随处可见,如程十发的《哪吒闹海》、陈永镇的《小马过河》、朱成梁的《一闪一闪的兔子灯》……之后,因为诸种因素的冲击,这些绘本如同日月隐没后的影子消散不见了,孩子们仿佛一下子进入视觉艺术经验的荒漠。
标签:幼儿园绘本阅读,幼儿阅读教育类别:课改纲要浏览次数:2365次
-
和孩子一起观察、描绘世界——评《和孩子一起涂鸦》
据我所知,儿童学画大多是在家里进行的,家长如果懂一点美术知识,完全可以成为孩子的指导老师。因为画画是儿童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天性的一种途径,教孩子画画亦是对他们进行心智教育。
标签:描绘世界,和孩子一起涂鸦类别:语言教育浏览次数:1269次
-
主题探索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
主题探索活动是指围绕着一个主题(教师预设或幼儿生成的),幼儿以自己的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尝试与探索,并进行创造性表达与表现的一种活动。主题探索活动是一种低结构、高开放、重过程的活动,具有自主性、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点。
标签:主题探索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类别:教学互动浏览次数:1561次
-
关注故事教学,提高活动有效性——“耳朵上的绿星星”课例研讨与评议
《耳朵上的绿星星》是一个适合中班幼儿欣赏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小松鼠要去参加森林音乐会,他本来想用玫瑰花、小草打扮自己,让自己变得漂亮。但后来小松鼠宁愿不打扮,也不愿意伤害玫瑰花和小草。萤火虫看到了小松鼠的爱心,变成了小松鼠耳朵上的绿星星,让他成为音乐会上最漂亮的动物。围绕这个故事,我们进行了“如何组织故事教学,提高活动的有效性”研讨活动。
标签:关注,故事,教学,提高,活动,有效性,课例,研讨,评议类别:园本教研浏览次数:1391次
-
基于儿童生活的美术审美题材选择与运用
近年来,许多幼儿园尝试开展了美术欣赏活动的研究与实践,但在选择欣赏素材时往往局限于选用中外美术大师的作品,因而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基层幼儿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专业培训,对名家作品的理解及其审美教育价值的运用力不从心;二是许多大师的作品因其文化背景和创作背景与幼儿生活相去甚远,常常难以唤起幼儿内心的情感共鸣。
标签:儿童生活,美术审美题材选择类别:美术教育浏览次数:156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