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微生物活化石,共有1118条结果
- 
								探索适宜的幼儿园博物教育编者按:北京市朝阳区福怡苑幼儿园、东城区光明幼儿园大胆尝试整合博物馆资源,纳入幼儿园课程,按照“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思路,探索适宜幼儿的博物馆活动,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用适宜幼儿的方式滋养幼儿的博物情怀,让博物精神在每一颗童心中生根发芽。 标签:幼儿园博物教育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591次 
- 
								科学教育活动有效提升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对于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主要具备以下特点:内容的生活化、材料的直观化、过程的操作化、表述的多元化、思维的跳跃化。教师应重点关注幼儿的探究方法和能力,避免以科学知识的习得为主要目标;为幼儿创设亲自体验、操作和交流的环境,投放丰富适切的活动材料;通过高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跟随幼儿并与幼儿积极互动;重视过程性多元评价,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 标签:科学教育活动,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类别:科学教育浏览次数:2114次 
-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意蕴、误区与实施策略[摘要]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有利于幼儿的生命成长,有利于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当前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存在片面理解幼儿园课程与生活的关系、片面理解课程生活化与主题活动的关系、将课程生活化与知识教学对立起来的误区。 标签: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类别:课改纲要浏览次数:591次 
- 
								让课程回归幼儿生命成长的本真——《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评介《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的成果。本书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所著,201O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标签:课程,幼儿,生命成长类别:课改纲要浏览次数:2739次 
- 
								资源共享:怎样对待孩子的提问王瑜元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学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ISSBD)会员。 多年前,我曾系统地记录了自己的儿子成成从4岁半到5岁半提出的4043个问题 标签:孩子,提问,共享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489次 
- 
								对数学生活化的再认识及实践建议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产生与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数学生活化"一直是早期数学教育领域普遍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标签:数学生活化类别:数学教育浏览次数:334次 
- 
								数学与生活的对接——基于一则大班数学教学活动的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世界,这个世界包含着以不同方式存在的各种数学信息。在教育回归生活的大趋势下,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也成为幼儿数学教学改革的风向标。然而,由于活动素材选择和环节设置不当,教师在一些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忽略了数学本身的价值。 标签:数学与生活,大班数学教学活动类别:数学教育浏览次数:1701次 
-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读《幼稚园行为课程》有感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是以“生活”作为理论建构的基点,重视幼儿生活本身的教育,实行幼儿教育生活化,倡导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标签: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幼稚园,行为课程,有感类别:课改纲要浏览次数:1929次 
- 
								科学教育活动有效提升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对于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主要具备以下特点:内容的生活化、材料的直观化、过程的操作化、表述的多元化、思维的跳跃化。 标签:科学教育活动,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类别:科学教育浏览次数:2585次 
- 
								生活化与学科性: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两重标准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标签:生活化,学科性,幼儿科学教育类别:科学教育浏览次数:1948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