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社会发展的动力,共有37983条结果
-
走出自制区域材料的“误区”
游戏材料是影响幼儿区域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自制区域材料体现着教师的创造力,也体现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然而.教师们在自制材料的过程中,常常陷入到盲目模仿、偏重数量、单打独斗等误区中。从这些“误区”“突围”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也是区域活动质量提升的过程。
标签:自制区域材料,玩具制作误区类别:环境创设浏览次数:2943次
-
许孩子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侧记
2015年11月12~14日,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十二五”课题成果交流与表彰大会在福建福州市举行,1200余名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
标签:幸福童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代表大会类别:学前历史浏览次数:416次
-
1――2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张翠)
孩子的语言发展一般都经过发音、理解、表达三个阶段。孩子从开始发音,学说一个词到会说一句话的过程中,应结合每一阶段语言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培养。 出生第一年是婴儿学说话的准备期,接近1岁时逐步能听懂某些词意,开始模仿..
标签:语言发展类别:习惯养成浏览次数:1494次
-
园本教研:如何开展有效的评价活动
提到评价,很多人会想到的是,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点评,最终总结幼儿的活动情况。
标签:园本教研,评价活动类别:园本教研浏览次数:468次
-
活动案例:我才不和你……
一、案例背景: 当代社会是开放、自由发展的,需要幼儿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在他们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不合群、自私的现象。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直接..
标签:案例,分析,反思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1129次
-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观察和评价——学习故事评价方法的应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在反思传统的标准化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表现性评价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评价儿童的新的理论和方法。
标签:幼儿园数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学习,故事评价方法类别:教育理论浏览次数:4447次
-
语言与幼儿数学认知
语言与幼儿数学认知(language and young childrens mathematical cognition)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是在直观动作思维发展的基础上,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
标签:幼儿数学认知,语言类别:数学教育浏览次数:1884次
-
打造个性化课程是我永恒的目标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国务院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至2013年,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全国在园幼儿增加了918万人,相当于过去十年增量的总和,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标签:个性化课程类别:课程模式浏览次数:515次
-
由《指南》透析体育活动的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健康领域从“具有健康的体态”、“情绪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目标”、“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九个方面谈到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大块的目标。
标签:《指南》,体育活动价值类别:健康教育浏览次数:2360次
-
主题活动情境下融合性区域游戏的实践——以主题活动“空中小卫士”为例
针对以往幼儿园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相互割裂的现象,我们在开展主题教育的过程中,创设了与主题需要和发展相关的融合性情境区域活动,尝试探索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的融合、区域游戏之间的相互融合、区域游戏的目标与主题活动目标的融合。下面,以主题活动“空中小卫士”为例,作具体分析。
标签:主题活动,融合性区域游戏,空中小卫士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85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