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认识与实践,共有26750条结果
-
观察——幼师追梦的翅膀
【内容摘要】观察可以成就“做好老师”的梦想。学会观察能让教师走近幼儿的生活,融入幼儿的世界;能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的兴趣、了解幼儿的发展状态,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支持幼儿,最终让幼儿获得发展,收获快乐。在成就幼
标签:教师成长,观察,专业成长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974次
-
绘本和亲社会主题活动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符合社会期望的并对他人、群体和社会有利的行为,如谦让、分享、帮助、合作等,它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和个性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标签:绘本教学,亲社会,主题活动类别:语言教育浏览次数:4466次
-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值日生,想说爱你不容易
值日生工作是幼儿在园为集体服务的一种劳动形式。当孩子们升入中班以后,已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各自的自理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此时开展值日生工作,可以培养孩子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和自身的责任感等。
标签: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值日生,想说爱你不容易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2723次
-
网络,温暖“留守”与“隔代”的一缕阳光
留守与隔代养育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我们曾对所在幼儿园的1300多名孩子的家庭做过调查分析,发现41.3%的孩子以隔代养育为主,7.1%的孩子为留守儿童,
标签:网络,留守,隔代类别:家园社区浏览次数:265次
-
幼儿园管理:每位教师都很重要
无论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还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的“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落实前提必须是每位教师都能承担此任。每位教师的发展都很重要,对此,必须澄清三对基本关系。
标签:幼儿园管理,队伍建设,教师很重要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302次
-
入园适应期师幼互动的社会学分析——从常人方法学的视角
常人方法学强调对日常生活世界和日常活动的关注,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的社会互动中使用的基本方法。常人方法学明确主张要用普通人处理日常生活的方法、人与人交往互动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用普通人的眼光和方法去理解社会现象。
标签:幼儿入园适应期,师幼互动分析类别:入园准备浏览次数:1892次
-
制作活动中提高幼儿合作能力的实践与思考——以大班泥塑活动“泥巴墙”为例
为了使幼儿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学会合作的基本方法,我设计并组织了大班泥塑活动“泥巴墙”,引导幼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制作活动。
标签:幼儿合作能力,大班泥塑活动,泥巴墙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1361次
-
浅谈幼儿园计算机区角活动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后,区角活动正在幼儿园全面铺开,语言角、数学角、美工角等区角活动发展已经日渐成熟,具有现代特色的计算机区角也在部分幼儿园中逐渐开展,但明显没有上述区角设置那样成熟,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标签:幼儿园区域活动,幼儿园计算机,幼儿园区角活动类别: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浏览次数:1448次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重温“纪录”
重温"纪录"--读《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中的儿童》有感
标签:幼儿教师,教育随笔,重温纪录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711次
-
加快《学前教育法》立法步伐
3月10日,踏着春光,本刊记者一行如约来到人大代表驻地,采访庞丽娟教授。获悉庞教授今年共有8份提案,与学前教育直接相关的就有4份。
标签:学前教育法类别:管理策略浏览次数:11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