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狂扇5岁女童,共有12597条结果
-
专家谈孩子识字、识句问题
专家谈孩子识字、识句问题 当孩子的母语的基本能力开始形成,大概在三岁左右以后,我们非常强调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的“阅读”,视听读物也是“阅读”,特别是听力读物,父母千万不要小看,听力读物对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标签:识字类别:教育理论浏览次数:800次
-
以主动学习的方式快乐学钢琴
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在学习过程中,为什么有的孩子和家长会感觉越来越痛苦呢?孩子学习乐理知识会觉得枯燥乏味,对着五线谱练指法也很难坚持下来;家长在陪孩子学琴的过程中,太宽松了容易演变为放任,太严厉了又会
标签:家园共育,教育理念类别:教育理念浏览次数:443次
-
区角活动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
区角活动是幼儿特别喜欢的活动。由于活动选择的自主性、使用材料的随意性以及与同伴交流交往带来的快乐,让大多数幼儿充分体验到了区角活动的乐趣。
标签:区角活动,幼儿整理习惯类别:习惯养成浏览次数:3438次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该不该“示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面简称《指南》)在艺术领域中提出:“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在教育建议部分还继续提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是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
标签: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示范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2897次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好玩的沙摆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供了各种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去操作、摆弄,看起来热热闹闹,幼儿玩得很开心,却未必真的在探究。所以,如何在好玩与探究之间架起桥梁,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实践中,我们发现“摆”这一材料玩起来趣味性较强,可探究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比较丰富。于是,我们尝试以“好玩的摆”为主题,开展以体验为先的教研活动,试图找到好玩与探究之间的结合点。教研过程大致如下。
标签: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好玩的沙摆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1567次
-
香港学前教育的“普惠制”
香港约有940多家幼稚园和幼儿园暨幼儿中心,目前大约有15.7万名学童在幼稚园和幼儿中心接受学前教育,其中85%的小朋友受惠于特区政府的教育学券资助。 85%的小朋
标签: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普惠幼儿园类别:新闻资讯浏览次数:1014次
-
反思拓展:教师在撰写学习故事时遇到的挑战
目前国内的很多地方都在效仿新西兰落实其幼教课程纲要的经验,开始积极倡导幼儿教师通过撰写学习故事来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标签:反思拓展,学习故事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137次
-
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园本课程建设
[摘 要] 本土课程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是园本课程建设的基础,应针对不同资源本身的特点和幼儿发展的需要对其进行课程化编排,由此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
标签:本土资源,园本课程建设类别:课程模式浏览次数:2196次
-
学前教育如何摆脱应试之害?
当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成为全社会争议的焦点。“三四岁的孩子究竟应不应该开始学习语数外?”“孩子是否真会输在起跑线上?”种种问题让许多年轻家长无奈而迷茫的同时,也使幼儿园教育身陷两难。在此背景下,
标签:应试教育,应试之害,小学化类别:园长研修浏览次数:335次
-
入园适应期家长应注意的3点误区
两三岁的幼儿初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从各方面看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和挑战。多年来,我一直带托班,观察身边的家长,发现孩子入园后家长普遍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总说“我不去幼儿园”。对于孩子的这个反应,从分离焦虑的角度说,孩子接受和适应新环境自然需要一个过程,依据孩子的自身特点以及家庭支持的不同呈现出快慢和早晚。然而,从家长自身来说,一些不经意的观点或行为也会给孩子的入园带来消极的影响,通过下面几个镜头,我们可以有所感受。
标签:入园适应期,家长,注意,误区类别:入园准备浏览次数:14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