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行为反思,共有11569条结果
-
游戏与非游戏的区别
任何一个儿童天生都是游戏者,都有游戏的冲动与本能。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游戏是幼儿的基本人权,这已经被国际法承认且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拥护认可;
标签:游戏与非游戏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251次
-
幼儿逆反行为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逆反行为是人们由于受过去某种事物刺激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对该事物产生的一种否定性的心理趋势和行为倾向。幼儿的逆反行为是幼儿产生逆反心理时的外在表现,它主要表现为幼儿认识上的逆反以及情绪和行为上的对抗。
标签:幼儿逆反行为,分析及策略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1694次
-
健康信念模式和保护型动机理论
健康信念模式和保护型动机理论(health belief model and theory of protective motivation) 健康信念模式(the health belief model,..
标签:健康信念,保护型动机类别:教育理论浏览次数:1789次
-
有效区域性研修活动策划的五部曲——以“有效利用社区助教资源”研讨活动为例
区域性研修活动是一种能快捷高效地实现区域资源的共享,促进区域内部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拓展教师研修能力和深化幼儿园进一步发展的活动。
标签:区域性,研修活动,策划,五部曲类别:园本教研浏览次数:1022次
-
我园在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方面的几点做法
目前在园幼儿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出生之日起就受到过多不恰当的关爱、溺爱,有着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越来越多,他们的行为特征往往突出表现为攻击性强,自控能力差;表现欲望强,社会交往技能差;自我中心意识强,自我评价意识差等等。
标签:社会性发展,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类别:习惯养成浏览次数:3874次
-
培养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家长应该这样做!
小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是懂文明讲礼貌的,这些都是需要后天慢慢培养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们接收信息的来源变得越来越广泛,随之,不文明的行为也更容易传递到孩子面前,此时,就需要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和监督
标签:习惯养成,家园共育类别:习惯养成浏览次数:168次
-
集体活动中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现状与改进
[摘 要] 理答行为指教师在提问后对幼儿回答所作的反应和处理。对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对幼儿回答作出反应的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本研究对15次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理
标签: 集体教育活动,师幼互动,理答行为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045次
-
幼儿园园本教研:“十分畅谈”的魅力
所谓“十分畅谈”,就是在每次大教研活动后,留出部分时间(有时只有十分钟)让教师互相交流,畅所欲言。“畅谈”不仅让教师交换了信息,也营造了平等对话的氛围。在我园,“十分畅谈”这一教研形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标签:幼儿园,园本教研,十分,畅谈,魅力类别:园本教研浏览次数:897次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该不该“示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面简称《指南》)在艺术领域中提出:“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在教育建议部分还继续提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是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
标签: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示范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2897次
-
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认识与建构幼儿园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空间布置格局,通过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重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需要,因此受到目前幼儿园的普遍重视,并成为幼儿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
标签:生命,教育理念,认识,建构,幼儿园,区域活动类别:教育理论浏览次数:25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