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不合常规行为,共有10010条结果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我会测量啦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提出:幼儿需要掌握的基本经验包括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及生长中的变化和需要,比较自身与他人的不同,体验成长的快乐;还需要掌握测量长度、比较高矮等方法。根据要求,我们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设置了“我在长大”的内容,引导幼儿运用常规的测量工具,学习两人合作测量同伴的身高和体重,并通过前后两次测量数据的比较,体验自己长高了,变重了。
标签: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我会测量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2780次
-
幼儿园和美课堂的构建
[摘 要] 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普遍存在只见教师不见幼儿的弊端。为真正发挥集体教学促进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教师应树立和美教育的理念,以幼儿真善美的和谐发展为最高追求,
标签:幼儿园和美课堂类别:教学互动浏览次数:594次
-
食用粗粮也时尚
天津市妇儿保健中心日前公布的最新监测结果显示,天津市7.8%的男童体重超标即体形肥胖,肥胖儿钙铁等营养素缺乏的比 例比正常儿童要高出4到6个百分点。妇儿保健中心保健科主任医师刘功姝在接受采访中说,肥胖儿合理膳..
标签:卫生保健类别:科学饮食浏览次数:1153次
-
让“分享”抵达心灵
“分享”是一个老话题,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耳提面命地要求孩子“分享”几乎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我也曾经为自己的孩子幼年时不愿与人“分享”而指责他“小气”,并告诫他这样会失去朋友,甚至强行要求他“分享"。可是,无论怎样,那个任性的小孩依然我行我素。
标签:分享教育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582次
-
环境与文化——走进孩子的生活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着明确的表述:“创设有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环境,一个可以支持幼儿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幼儿就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
标签:环境与文化,孩子生活类别:环境创设浏览次数:2929次
-
幼儿教师随笔:我想当女孩儿
儿子今年3岁半了,上小班。最近班里的女同学穿裙子,我儿子也跟我说:“妈妈,我也想穿裙子。”我告诉他,男孩儿不穿裙子,女孩儿才可以穿呢。他说他不想当男孩儿了,想当女孩儿。这可如何是好
标签:性别意识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523次
-
宝宝是不敢交往还是不会交往?
有一项研究把儿童按社交地位分成5种类型:受欢迎的儿童、被拒绝的儿童、矛盾的儿童、被忽略的儿童、一般的儿童,并把“被拒绝的儿童”和“被忽略的儿童”统称为&ldquo
标签:宝宝交往,幼儿交往心理类别:心理发育浏览次数:1066次
-
走出中国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困境
——寻找从“成人中心”转向“儿童中心”的突破口 在理论和政府行政主导层面上,幼儿园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这可以从1989年国家教委出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以下称《
标签:幼儿园教育,教育实践,幼儿园困境类别:园长研修浏览次数:430次
-
教研活动中主持人的行为策略
园本教研是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提高和幼儿园教育质量改善的重要途径。教研活动主体是教师,但教研活动成败与活动主持人的行为密切相关。
标签:幼儿园,教研活动,主持人,行为策略类别:园本教研浏览次数:789次
-
幼儿教师观察记录:于细微处见爱心――对托班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实践与体会
我们经常听到大人抱怨“糟糕的两岁”。这是因为两岁的幼儿喜欢到处乱跑,并且坚持以自己的方式来行事。他们处在一生的第一个反抗期,一旦开始做了某件事情,就不想改变主意。
标签:幼儿教师观察记录,细微处,见爱心类别:观察记录浏览次数:84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