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儿童学习兴趣,共有25316条结果
-
孩子这3种“奇葩”表现最易被误解
作为成年人,我们常常难以参透宝宝们的世界,有时候甚至对孩子的所作所为难以理解,甚至会大发雷霆。其实孩子们的世界往往比较单纯简单,他们做出的很多行为出发点都是好的。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盘点最易被各位误解的3种“奇葩行为”:
标签:奇葩表现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259次
-
幼儿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今天看到白老师发了一篇钢琴老师的感言,说学钢琴的孩子,家长不上心,没将学琴当做一件辛苦、艰苦、刻苦的事情,就想让孩子来玩儿玩儿,注定学不好的状况。 我就想起,最近和朋友们讨论的一件事,我们做事工作的目
标签:教育目标,幼升小,兴趣爱好类别:园长研修浏览次数:547次
-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幼儿园教育纲要解读》
读《幼儿园教育纲要解读》有感 早在上学的时候就读过《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觉得自我明白得不够深入,于是到图书馆借阅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解读》,从别人的领悟总结中丰富自我的感悟。从这本书中,我不仅仅仅读到了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同时还学到了一些我正疑惑着的具体方法。
标签:读书笔记,纲要解读》类别:党团文案浏览次数:150次
-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策略
90年代后,科学教育走进了幼儿园,并慢慢被幼儿园所接受,认为儿童有科学,可以学科学。
标签:幼儿园科学教育,指导策略类别:科学教育浏览次数:761次
-
在角色游戏中提高“正效介入”的几点尝试——《指南》背景下角色游戏的开展与推进
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在《解读》中指出:“如果你的介入是通过观察,在顺应幼儿游戏意愿的前提下支持并推进了幼儿游戏的发展,就是‘正效介入’。如果你的介入干扰和转移了幼儿自己的游戏,使幼儿的行为变得被动而无趣,那么这个介入就是‘负效介入’。”
标签:角色游戏,正效介入,指南,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2404次
-
探究语言艺术讲好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是一种主题鲜明、情节生动、形象逼真、极富童趣的文学样式,它能把抽象的知识和道理形象化地表现出来,符合幼儿的智力发展特点,也能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
标签:语言艺术,儿童故事类别:语言教育浏览次数:1014次
-
观察 解读 支持——谈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幼儿园
标签:角色游戏,指导策略类别:教学互动浏览次数:3605次
-
幼儿园教师教育反思:创设“大区角游戏”的认识与休会
在尊重幼儿兴趣和游戏意愿的基础上,我园尝试着整合了三个大班的区角场地、活动时间、环境材料、玩法规则等,让所有幼儿在一个开放、动态的“大空间”中进行大区角游戏。
标签:幼儿园,教师,教育反思,大区角游戏,认识,休会类别:教学反思浏览次数:2474次
-
3~6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发展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森伯格(Eisenberg)于1972年提出,用来指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可以让他人乃至社会获得益处的行为。
标签:3~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4887次
-
我园《指南》实践中的家长工作
我园作为湖南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实验园,《指南》实验工作在全园如火如荼地开展。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园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广泛宣传与大力发动下,也投身到“学习《指南》、践行《指南》”的行列中来。
标签:《指南》,家长工作类别:家园社区浏览次数:2707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