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共有28800条结果
-
透过重建解读幼儿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说明”中单独提出的儿童发展项。教师如何判断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水平7哪些活动或策略能够有效支持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下面的案例通过对大班幼儿在积木区游戏时的观察,意图透过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复重建行为来解读幼儿的学习品质。
标签:幼儿学习品质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545次
-
幼师的问题意识不可缺 要养成研究“小”问题的习惯
幼儿教师处于教育实践的真实场域中,每天都要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是见惯不怪、熟视无睹,还是积极介入、探究思索?不同的选择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不同的状态与水平。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不仅影响自身的专业成长,也
标签:问题意识,专业成长,持续发展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880次
-
警惕儿童教育中的“标签现象”
钉在胸前的黑扣子、系在脖子上的绿领巾、盖在腮边的蓝印章……标签在身,烙印在心!即便苍白,也要呐喊:“救救孩子!”
标签:儿童教育,标签现象类别:教学互动浏览次数:996次
-
不要忽视男孩面临的挑战
幼儿园的女性文化、男孩与女孩的差异等造成了男孩在幼儿园中相比女孩面临更多的挑战,也更容易受挫。为此,我们应该使幼儿园的环境、活动、课程计划以及师幼互动能更好地适应男孩,帮助男孩在幼儿园中获得更多的成功。
标签:男孩,面临,挑战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677次
-
多元化培训打造专业幼教团队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专业化素养,不仅需要职前的专业学习,还需在工作过程中坚持可持续性的专业进修。因此红黄蓝总部设有专门的培训中心,致力于教师和干部队伍的培养。
标签:多元化培训,专业幼教团队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129次
-
幼儿教师如何参与园内教研活动?
一、 要明确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目的 教师参与幼儿园的教学研究活动,首先要明确,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不是让教师去研究理论,而是倡导教师以自身的教育实践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以案例开发为主要研究方式,教师通过对
标签:园内教研,幼儿园教研,教学研究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010次
-
确定教育活动目标的基本要求
活动目标既是教师选择活动内容、设计实施活动的依据,又是教师评价活动的依据。在研究确定教育活动目标时,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标签:幼儿园教育目标,教育活动目标的基本要求类别:课程模式浏览次数:1077次
-
转变家长观念,帮助孩子幼小衔接
如今,只要一提到孩子教育,很多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家之言”。归纳起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心态:首先是“望子成龙”型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这也是大部分家长的心态;第二类是“随波逐流”型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龙就会上天,是虫就要入地,且由他去吧。有这样心态的家长也为数不少;第三类是兼于两者之间,对孩子的学习抓一阵、放一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随着家长时间精力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标签:幼儿园幼小衔接,转变家长观念类别:幼小衔接浏览次数:1051次
-
教研员需要具备的五项基本素质
教研员是一个专业特殊群体,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服务教师、帮助教师、引领教师、成就教师。他们是一个专业引领的队伍。我自己从事教研工作30年,对此深有体会。
标签:教研员,具备,基本素质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3234次
-
关于幼儿戏剧工作坊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戏剧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戏剧教育由义务制学校向前延伸,我园作为国民艺术素养研究的基地学校,针对幼儿戏剧教育展开研究,以期寻求在幼儿期进行有效戏剧教育的方式。
标签:幼儿,戏剧工作坊,实践,思考类别:语言教育浏览次数:22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