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独特的,共有34138条结果
-
幼儿园教育中的隐性文化逻辑——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问题(七)
今年5月,南京和上海分别召开了题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学前教育论坛”的国际研讨会。《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的主要作者托宾、薛烨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参加了这两次研讨会。
标签:幼儿园教育,隐性文化逻辑类别:教育理论浏览次数:616次
-
中班学习性区域材料的投放研究
学习性区域活动(如美工区、科探区、益智区),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标签:学习性,区域材料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763次
-
利用结构化的材料投放促进幼儿经验的建构——以《植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案例为例
幼儿要获得某种新经验,经过一次对比实验的探索过程是不够的,往往需要多次不断探索验证的过程。验证不是简单地重复同一实验或探索过程,而是以结构性材料为载体,不断提出、检验假设的过程;也是幼儿不断与环境交互作用、获得新经验的过程。自然角是幼儿探索科学的试验田,尤其是冬天的自然角,可以利用室内外的温差,引导幼儿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植物生长和温度的关系。
标签:结构化,材料投放,促进,幼儿,经验,建构类别:观察记录浏览次数:1360次
-
在幼儿园开展生活化科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生活化科学活动是指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鼓励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多元感知、亲身体验、主动探究,支架幼儿在感受周围世界神奇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无处不在,发展科学探究的态度、方法与精神,
标签:生活化科学活动类别:科学教育浏览次数:340次
-
基于材料的微课程设计例谈
在幼儿园里,材料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条件。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主要是借助物质材料来进行学习的。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常常是知识价值与材料价值的配合对接的过程,
标签:微课程设计类别:课程模式浏览次数:234次
-
营造快乐天地,促幼儿健康成长
奉劝望子成龙的家长为孩子松绑,让孩子自由快乐地生活,倡导家长“把欢乐的童年还给孩子”。协助幼儿家庭之间成立“好朋友之家”,支持幼儿走出家庭的围墙,进行串门活动,扩大幼儿家庭环境的活动范围。使孩子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的快乐,体验与他人交往、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标签:快乐天地,健康成长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140次
-
多元化视角下托幼机构膳食管理的实践研究
近年来,中国福利会托儿所经过对多元文化背景下0—6岁婴幼儿营养膳食的研究,坚持对2岁以下婴儿营养膳食的不断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婴幼儿全程化的多元膳食,并逐步探索和形成多元化视角下托幼机构膳食管理方案。
标签:膳食,营养,饮食类别:管理策略浏览次数:1642次
-
浅析幼儿园师生间的沟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之一
随着教育工作者对“健康”认识的日益全面,人们在关注生理健康的同时,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提高人的素质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那种只重视幼儿生理卫生保健,忽视幼儿心理卫生保键、只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社会性培养的教育,致使幼儿在身体健壮,智力发展的背后隐藏着缺乏同情心,情感淡漠,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而我们所说的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
标签:师生沟通,心理健康教育类别:心理发育浏览次数:2057次
-
浅析幼儿数据分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数据分析”,乍听起来似乎离幼儿,甚至离我们平常人的生活比较遥远。但实际上,数据分析作为一种思维过程,时时处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即便是幼儿,也会有意无意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到数据分析。
标签:数据分析,组织与实施类别:数学教育浏览次数:744次
-
肓人者必须心中有爱
一颗敏感的心 绿色的原野上,长满了芥末色的小花,有条小河从其中缓缓流过。这真是可爱的景象,不是吗?昨天傍晚,我看到了这幅画面。
标签:肓人,心中有爱类别:教育理论浏览次数:87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