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有趣的色彩,共有34932条结果
-
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推动策略
以往,教师为了让幼儿的表演迅速达到生动表现的水平,往往在幼儿的表演游戏中,采取当场示范或手把手地教等高控制的推动策略。
标签:表演,游戏,教师,推动,策略类别:教学互动浏览次数:1014次
-
家长如何解决孩子胆小的问题
导致孩子胆小的原因 1、孩子的生活圈子过于小 有些孩子平素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里,特别是由爷爷奶奶照看的孩子,
标签:孩子胆小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342次
-
享受充满故事情趣的快乐进餐——浸润于故事中的小班幼儿进餐常规培养
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中最忙碌的不是集体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而是生活环节,尤其让我们手忙脚乱的是幼儿的进餐时段——这边刚刚平息了两个在哭在闹不肯吃饭的幼儿,那边又有幼儿饭菜撒了一地;这边的幼儿不会自己吃,坐在那儿等人喂,那边又有幼儿告状:“他把不爱吃的放到我碗里了!”有的幼儿不会正确使用小勺儿,撒的比吃的还多,有的幼儿把整口饭含在嘴里,慢慢地吸吮……漫长的用餐终于结束了,等待教师的是一片狼藉的“战场”。
标签:幼儿园常规培养,幼儿养成教育,小班幼儿进餐常规培养类别:习惯养成浏览次数:4685次
-
从小主题到大主题——中班集体性结构游戏案例研究
中班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经常表现出2~4人或独自一人的小主题建构。小主题建构相对于大主题建构,在社会性交往、空间布局等方面对于幼儿的能力要求有很大的区别。小主题建构由于参与人数少,幼儿之间的交往比较简单;而大主题建构不仅小组内的幼儿之间需要交往,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交往,且这种交往能力要求更高。
标签:小主题,大主题,结构游戏,案例研究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6154次
-
借助故事情境培养幼儿的逆向思维
《让谁先吃好呢》是韩国作家尹我海写的一本图画书,讲述了弱小的毛毛虫在身高、耳朵及尾巴的长度、体重都不及伙伴们的情况下,居然想出了比一比谁的身高、耳朵及尾巴的长度、体重排在末位的办法,从而一下子获得了四个第一,并最终先吃到了桃子。
标签:故事情境,培养,幼儿,逆向思维类别:语言教育浏览次数:1968次
-
玩了又没玩的孩子
9月的一次晨间活动,最受欢迎的是保龄球。几次练习后,孩子们投掷的准确性越来越好。可是,东东却一直在旁边帮助大家扶正击倒的瓶子。
标签:没玩的孩子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259次
-
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误区及对策
新《纲要》明确指出: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孩子运黾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孩子来说,动手操作无疑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
标签:科学,探究活动,误区,对策类别:科学教育浏览次数:852次
-
带你解读真正的幼儿园教育
没有分数,不留作业。然而,幼儿园却是孩子真正学习入门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将为入学做有效准备。幼儿园究竟会教会孩子什么呢?听听法国知名幼儿园教师、教育顾问贝尔特的解读吧。 一、幼儿园教育不简单
标签:幼儿园教育,寓教于玩,贝尔特类别:园长研修浏览次数:389次
-
一个全球性和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幼儿园教师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一)
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在教育中的所作所为,取决于教师是否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如果教师整天处在“云里雾里”,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或者去做(或被要求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那么我们就很难以去谈及幼儿园教育的质量问题。
标签:挑战性问题,幼儿园教师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055次
-
整合视野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融合路径
[摘要]从整合的视角审视当下幼儿园数学教育,意在用超越学科的眼光去看待儿童数学学习,以此实现不 同思维方式的包容与对话,建构一种完整意义上的数学观,从而赋予幼儿数学教育更为丰富的内涵。
标签:幼儿园数学教育,融合路径类别:数学教育浏览次数:3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