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我希望的变化,共有38528条结果
-
美国幼儿园给家长的20条忠告
1. 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哭闹不休其实只是在试探你。 2. 别害怕对我保持公
标签:美国,国外,忠告类别:外国幼教浏览次数:1071次
-
发挥绘本“文×图”效应
日本图画书大师松居直曾用一个数学式来表现绘本的特征:文+图=有插图的书,文×图=绘本。文字是绘本的重要的信息源。
标签:幼儿园绘本教学,“文×图”效应类别:语言教育浏览次数:1026次
-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节奏里的秘密
设计意图 孩子们非常喜欢玩节奏游戏,但在游戏中他们往往对乐器更感兴趣,一拿乐器就不停地敲.不关注其中的节奏和规则,随意性比较大,于是我设计了集体活动“小鼓响咚咚”。活动中,我选择孩子喜欢的腰鼓,通过“看指挥演奏”“变换纸杯位置创编节奏演奏”“看节奏图谱综合性演奏”三个层次的游戏,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关注节奏活动的指挥,探索节奏里的秘密,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标签: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节奏的秘密类别: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浏览次数:3476次
-
那些难忘的“关键事件”
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一些“关键事件”,也许它让人感动,也许让人感怀甚至于痛心,但正是这些看似平淡的桩桩小事,让我们在反思、质疑、改变中逐步获得专业成长。
标签:关键事件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018次
-
星星的位置为什么会变化?
平时,在我们的肉眼看来,星空中的星星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但实际上星空的整体位置却在缓慢的、不断的变化着。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打转,打转的周期与昼夜周期接近,但并不完全一致,每天略提..
标签:幼儿百科,星星位置变化类别:宇宙探索浏览次数:3155次
-
关于活动区观察的“四连问”
既然话题中的困惑源于大班额下活动区环节观察孩子的力不从心,那么也许“谁来观察幼儿”“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为什么观察”等一系列的自问自答,能帮助我们在复杂的幼儿园教育实践现场逐渐找到真问题,并能沿正确路径踏上找寻答案之路。
标签:活动区观察,四连问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360次
-
对幼儿“我也”现象的探析
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行为是幼儿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幼儿具体的同伴互动行为及其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对于我们认识幼儿社会生活,把握其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寻找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适宜性目标与策略具有重要价值。日常生活中,幼儿会经常出现一种“我也”行为。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幼儿“我也”行为的意图也各不相同,我们对此种现象做了专门的研究。
标签:案例分析,我也现象探析类别:观察记录浏览次数:1731次
-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我家是个动物园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我家是个动物园
标签: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动物园类别: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浏览次数:2235次
-
主题活动情境下融合性区域游戏的实践——以主题活动“空中小卫士”为例
针对以往幼儿园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相互割裂的现象,我们在开展主题教育的过程中,创设了与主题需要和发展相关的融合性情境区域活动,尝试探索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的融合、区域游戏之间的相互融合、区域游戏的目标与主题活动目标的融合。下面,以主题活动“空中小卫士”为例,作具体分析。
标签:主题活动,融合性区域游戏,空中小卫士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851次
-
美妙的声音 动听的故事
经常听一些妈妈说,自己很想讲好故事,可话一出口,连自己都觉得不好听,不够打动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一定会牢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美妙的故事情境之中。
标签:资源共享,美妙的声音,动听的故事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264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