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成为,共有7361条结果
-
浅谈活动区大转移
幼儿在活动区出现的“大转移”现象,很多教师可能都碰到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正是需要我们反思的问题。
标签:浅谈,活动区,大转移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1108次
-
走进孩子的水墨游戏世界
水墨画中,水与墨在宣纸上的渗化,水墨交融的神秘意象,层层的叠加与冲染,会让孩子体会到无限深远的意境,就像浩瀚的宇宙给人无限的遐想。
标签:水墨游戏世界类别:美术教育浏览次数:879次
-
幼儿教师观察记录:不一样的冰激凌
案例描述: 新一周的美术室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跃跃欲试,想要制作我们事先约定好的“冰激凌”。刚坐下来,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今天用什么材料做冰激凌啊?”“
标签:幼儿教师,观察记录,冰激凌类别:观察记录浏览次数:3141次
-
幼儿园利用家长志愿者资源的现状与建议
家长志愿者是指在没有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自愿、无偿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为幼儿园提供帮助和服务的幼儿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其他监护人。
标签:幼儿园,家长,志愿者,资源,现状,建议类别:家园互动浏览次数:13473次
-
走进“学习故事”——来自新西兰幼教课程改革的启示
在新西兰幼儿园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叙事性评价方式——学习故事(Carr,2001),近年来在国际幼教界评价颇高,并在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很多幼儿园中推广。
标签:学习故事,新西兰幼教课程类别:外国幼教浏览次数:23322次
-
3~6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发展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森伯格(Eisenberg)于1972年提出,用来指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可以让他人乃至社会获得益处的行为。
标签:3~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4887次
-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责任感
在当今充满竞争的时代,人只有具备一定的责任感,才能自觉、勤奋地学习和工作,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自动出现的,只有从小培养责任感,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才能慢慢获得。
标签:家园合作,幼儿责任感类别:家园社区浏览次数:1752次
-
“教育公平理念下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专题综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多,如何缩小这部分幼儿与城市幼儿的教育差距,让他们快速融入当地的学前教育、社会生活群体之中,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些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牵动着幼教工作者的心。在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副教授柳倩的主持下,参会者围绕这一专题,呈现了针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的“接纳”“悦纳”“容纳”和“吸纳”。
标签:教育公平理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类别:管理策略浏览次数:1831次
-
亲子共享传统美食“清明粿”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每年至此,“万物皆清洁而明净”,在这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时节,人们除了进行扫墓、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活动外,还精心制作各式各样的传统美食,让人垂涎不已。春季万物复苏,大自然给予的独特馈赠,就藏在那最早的一抹绿色中。
标签:亲子共享,传统美食,清明粿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737次
-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用微笑传递爱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
标签:师德,演讲稿,微笑类别:师德与演讲浏览次数:12769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