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教育需要爱心,共有25747条结果
-
能力养成是幼小衔接的关键
人生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任务,而每个阶段的过渡和衔接都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最近听到家长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幼小衔接的问题,刚刚从幼儿园走人小学,开始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的孩子们,
标签:能力养成,幼小衔接类别:幼小衔接浏览次数:311次
-
让孩子们在玩泥巴中寻求快乐
摘要: 泥塑,又称“玩泥巴”。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泥塑艺术在幼儿园中是一种简便、经济,趣味性极强的艺术活动,不仅使孩子们在自由自在的游戏中去创作,去感受美,去感受泥塑的独特魅力,还激发幼儿对祖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兴趣,弘扬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标签:玩泥巴,寻求快乐类别:美术教育浏览次数:2680次
-
坚守本真体味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学生时代的我热情纯真,尤其喜欢天真烂漫的孩子,对音体美等艺术学科深感兴趣,并因此选择了幼教事业。
标签:幼儿园教师,工作快乐与幸福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197次
-
家园互动:孩子磕碰我们应该怎么做?
孩子在幼儿园适应了环境后,就会被幼儿园里的新鲜事物所吸引,释放自己爱玩儿的天性,跑跑跳跳,像个活泼的小马驹,但是接踵而来的就是摔倒、划伤,腿青了一块儿,胳膊划了个小口子……云分割线孩子磕碰后的不同表现孩子年龄小
标签:幼儿教师,家园互动类别:家园互动浏览次数:641次
-
反思区角游戏中教师的指导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在区角游戏中,幼儿是充满活力的、不断活动的,往往易出现某些意外反应或偶发事件。教师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随时抓住适宜的指导时机,掌握教育的契机,因势利导,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标签:反思,区角游戏,教师,指导类别:教学反思浏览次数:2638次
-
不同年龄班开展投掷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我园是一所体育特色园,自2005年建园至今,本着以“激发幼儿运动兴趣,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为目的,以园本教研为阵地,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
标签:不同年龄班,投掷教学活动类别:健康教育浏览次数:1326次
-
从幼儿视角出发,感悟幼儿的心灵世界
所谓“幼儿视角”,可以简单地把它描述为以幼儿的视线水平去观察和理解外部世界,并依此推测幼儿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如果我们能通过这样的视角去看待幼儿,就会看到一个非常别致的世界,看到幼儿原本不易被成人觉察的原生态的生命境界。
标签:幼儿视角,幼儿心灵世界类别:教育理念浏览次数:5798次
-
把脉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不作为”现象
探究性学习是指孩子独立地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新《纲要》也强调在活动中孩子应是活动的主体。
标签:探究性,学习,教师,不作为,现象类别:教学反思浏览次数:768次
-
为了宝宝的语言智力良好发展,成人要做到(谭燕)
(1)对小宝宝的喃喃自语,妈妈务必要应答。 宝宝出生两个月时开始发出“噢,啊,咿”等单个音节的声音,有时是成人出现在面前时,有时是睡足吃饱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对宝宝的这种喃喃自语,照顾宝宝的成人一定要做出回答。..
标签:语言智力发展,宝宝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897次
-
行为主义语言学习模式
行为主义语言学习模式(1anguage leaning mode of behaviorisn) 来源于巴甫洛夫(I.P.Pavlov)和华生(J.B.Watson)的基本概念,代表人物是斯金纳(B.F.Sk..
标签:语言学习,行为主义类别:课程模式浏览次数:1559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