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说明文,共有2711条结果
-
幼儿观察记录一则
幼儿观察记录一则
标签:幼儿,观察记录,一则类别:观察记录浏览次数:2654次
-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绘画活动中小组画是由几个幼儿共同合作完成一幅作品的绘画形式。近年来我在绘画教学中对如何引导幼儿在小组画活动中提高合作能力,进行了较深入的思索与尝试。
标签:绘画活动,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类别:美术教育浏览次数:2846次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可怕”的学习故事
自从两年多前接触到来自新西兰的“学习故事”后,我就被“学习故事”所体现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所吸引。
标签: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学习故事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1767次
-
孩子生病三天就要家访的制度是否必要
中班一个孩子在开学一个多月后就住院了。孩子住院期间,教师曾几次打电话给孩子妈妈,希望去看望孩子并了解孩子健康情况。孩子的妈妈每次都表示不希望教师去看望孩子,并告知孩子很快就出院了。
标签:孩子生病,家访制度类别:管理策略浏览次数:782次
-
幼儿教育随笔:声声祝福,声声快乐,老师们节日快乐!
幼儿教育随笔 声声祝福 声声快乐 老师 节日快乐
标签:教育随笔,祝福,快乐,老师,节日快乐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753次
-
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
现在的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他们在家庭的地位很高,因此,家长容不得孩子在幼儿园里受一点委屈或闪失,家长常常希望老师像自己一样关爱着孩子。
标签:家长信任类别:家园社区浏览次数:995次
-
与家长个别约谈的危机处理方式
个别约谈是家园共育和家教指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家长工作方式,是教师与家长围绕幼儿教育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一对一的深度交谈。
标签:个别约谈,家园互动类别:家园社区浏览次数:2257次
-
浅议区域活动中的“介入”——一次现场观察研讨活动引发的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我们开始正视幼儿的“学习问题”,在《指南》的引领下我们学会了转换视角看待儿童的学习,转变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变成以儿童为主体的“学”。
标签:区域活动介入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374次
-
“小捣蛋”的“对不起(彭爱云)
瑞瑞是个调皮、好动的“小捣蛋”,每天因为他的调皮惹出的是非不断,常常这边刚承认错误,那边又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老师,瑞瑞打我了”“老师,瑞瑞抢我的东西”……每次和他交谈,他都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很诚恳地向别人道..
标签:把握爱的尺度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993次
-
我和任性孩子“斗智斗勇”
罗斯杰说过:“儿童天生具有理性潜能,这一理性潜能需要在温暖、接纳、支持的环境中才能发展,对于问题可以通过语言沟通达到合理的解决。”沟通让人与人更了解,更亲近。
标签:任性孩子,斗智斗勇类别:教学互动浏览次数:95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