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中国在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共有33606条结果
-
幼儿故事:彗星
幼儿故事:彗星
标签:幼儿故事,彗星类别:幼儿文学欣赏浏览次数:436次
-
我教中班幼儿学习按长短排序
排序包括连续量(如大小、长短、粗细、高矮等)的排序和不连续量(即数量)的排序。幼儿对“数”的理解是通过对“量”的理解来实现的,其中连续量的排序活动可以为“数”的比较和排序规则的感知奠定经验基础。
标签:中班幼儿,学习长短排序类别:教学互动浏览次数:3323次
-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方案:《我们的国庆节》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方案:《我们的国庆节》
标签: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方案,我们的,国庆节类别: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浏览次数:21144次
-
海水为什么会流动?
海水为什么会流动? 许多人都认为大海中的水是固定的,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海水也是会流动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由于大量河水流入海里,入海口的水平面就会略高于远离海岸的海平面。海水有了落差,它..
标签:海水类别:地球漫谈浏览次数:3271次
-
以创意为本的早期美术教育
《现代汉语词典》中,“创意”(名词)指“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 “创造”(动词)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标签:创意为本,早期,美术教育类别:美术教育浏览次数:1421次
-
早入学是拔苗助长
今年年初,江苏省仪征市教育局规定将严格限制小学生上学年龄,迟于规定年限的儿童一律不准上学,要求必须满6周岁的孩子才能上学。对此许多家长有不同的看法。
标签:早入学,拔苗助长类别:幼小衔接浏览次数:863次
-
探寻文化回应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
【摘要】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是一种文化关涉的价值判断过程。当前国际学前教育质量评价领域存在着普适论和相对论两种文化路向,需处理好“普适性与相对性”的问题,积极寻求文化回应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关注普适性评价标准在具体社会文化生态下的特定内涵和实现方式,考虑更广泛相关利益者对学前教育的价值诉求和文化观念,从质量的水平鉴别转向质量的文化理解。
标签:文化回应性,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类别:教育理论浏览次数:141次
-
做个简易日晷(自然)
拿一只花盆,在盆底的圆孔处插一根长棍儿,放在花园或阳台整天都有阳光的地方。 长棍儿的影子,将随着太阳的运行沿着盆沿移动。每过一个小时,你在盆沿的阴影处做一个标记。这样,只要有阳光,你就可以在花盆上读出时间。 ..
标签:日晷,简易日晷做法类别: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浏览次数:1184次
-
中班分类活动中“看不见的手”——幼儿园数学领域“学”与“教”的研究之四
分类是幼儿理解和掌握其他数学关系的经验基础,是发展幼儿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关键内容,是贯穿幼儿园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标签:中班分类活动,看不见的手,幼儿园数学领域类别:数学教育浏览次数:574次
-
浅谈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数学发展和对形的认识
数学是从我们生活的实际实物中抽象出来的,人们对数的抽象过程也就是人们的思维过程,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因此,进行有关数学活动,建立初步的思维过程,都与幼儿思维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标签:数学发展,形的认识类别:数学教育浏览次数:2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