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误解和伤害,共有28090条结果
-
支持儿童学习与发展,源于观察与了解——对《指南》的再理解
2012年10月,在国家教育部发布《指南》的同时,笔者曾作为上海地区代表参加教育部培训,经历了为期一周的高密度、大容量、与教育部专家“零距离接触”的学习。
标签: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理解类别:课改纲要浏览次数:4450次
-
荆州幼儿园“男女同厕”:给性别教育抽了一记耳光(图)
[华声在线导读] 近日,有市民致电称,他的女儿在上幼儿园,有一次,女儿回家后竟然站着小便。该市民认为,女儿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幼儿园男女厕所没分开的缘故。 新闻背景
标签:幼儿园“男女同厕”,性别教育类别:新闻资讯浏览次数:1458次
-
孩子早期肺炎,别当感冒治
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和多发的疾病之一,肺炎至今仍占我国儿童病死率的第一位。小儿肺炎既是常见病,又是危症,家长不可掉以轻心。
标签:早期肺炎,幼儿感冒类别:疾病预防浏览次数:3415次
-
导致孩子不愿认错的四种心理
“如果我不认错,还有可能逃过一关;如果认错,就一定会被训或被罚。” 分析:“害怕被家长训斥,这是很多孩子死不认错的原因家长在孩子犯错后的做法
标签:类别:家园互动浏览次数:1677次
-
幼儿园教师关怀的现实样态与发展策略
[摘 要] 关怀是幼儿园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品质。目前幼儿园教师关怀的表现具有明显差异,并呈现三种基本样态。其中,“积极的”教师关怀以尊重幼儿为核心,“错位”的教师关怀体现了教师关怀动机和行为上的偏颇,同时关怀的“缺失”作为教师关怀的另一种样态,也反映出教师关怀意识和认知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标签:幼儿园教师,关怀现实样态与发展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524次
-
幼儿“唠叨”中的教育契机
3-6岁儿童普遍具有“三好”特征,即:好动、好奇、好问,这是该阶段儿童的年龄特点,同时也是儿童的认知需要。这个阶段的幼儿能通过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具有了一定的倾诉需求,对周围环境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标签:幼儿唠叨,教育契机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825次
-
危机管理防幼儿“午睡”事故
目前幼儿园管理中,“安全第一”的提法非常普遍,在当代社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要确保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安全第一”的狭窄观念扩展到“防范危机”的层面,树立全体员工的危机意识是幼儿园管理面临的新任务。
标签:午睡,睡觉,安全类别:管理策略浏览次数:1357次
-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我们身体里的洞洞
活动目标 1、知道身体里的洞洞以及这些洞洞的用处。 2、能够积极探索,发挥想象力,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喜欢阅读绘本,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标签: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身体里洞洞类别: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浏览次数:1625次
-
教师和家长须知——让孩子爱说话的好方法
孩子不爱说话的原因主要有: 1.生理的问题:有的孩子说话晚,语音口齿不清,把“老师”说成“老西”,“土豆”说成“朴豆&rd
标签:教师,家长,让孩子爱说话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1819次
-
资源共享:孩子对老师有抵触心理怎么办呢?
资源共享:孩子对老师有抵触心理怎么办呢?
标签:资源共享,孩子,老师,抵触心理,怎么办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85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