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共有39816条结果
-
游戏对情感偏离幼儿的影响——对一名性格内向、孤僻儿童的个案分析
孩子的天性本应是天真活泼,爱说爱笑的。可有的孩子却沉默寡言,不主动与周围人交往,不会与同龄伙伴游戏。这些孩子身体、智力发育正常,就是性格偏内向、胆小、孤僻。本文试图通过个案研究来探讨游戏对这类孩子的影响,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标签:幼儿游戏,情感偏离幼儿,性格内向儿童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1666次
-
选择与迷失——从科学发现室看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
21世纪初,中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确定为科学课程的核心目标。同一时期,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纲要》的指导下,幼儿教育界对探究式学习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标签: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园科学发现室,选择与迷失类别:科学教育浏览次数:6116次
-
3~6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发展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森伯格(Eisenberg)于1972年提出,用来指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可以让他人乃至社会获得益处的行为。
标签:3~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4887次
-
游戏是最好的管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中要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因为,“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
标签:游戏活动,最好的管理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445次
-
异步教育中的自选性操作活动
既评价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知识、技能的发展情况,又评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既评价幼儿交往能力、互助精神、自信心等,又关注其身体、心理健康状况。
标签:异步教育,操作活动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120次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把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幼儿
话题中所提及的困惑反映了当前幼儿园自制游戏材料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即一方面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了精美的玩具,结果孩子不爱玩或玩几次就不玩了,玩具成了摆设;
标签: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游戏主动权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2458次
-
谈德国学前教育带给我们的思考
德国的学前教育渊远流长。文艺复兴之前,德国学前幼儿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被人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德国著名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家乡附近的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学龄前幼儿教育机构,184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幼儿园,这成为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幼儿教育机构,德国成为幼儿园的发源地。
标签:德国学前教育类别:外国幼教浏览次数:532次
-
我国虐童案多行政处罚 专家呼吁虐童罪尽快入刑
“温岭幼师虐童案”追踪 据新华社电 浙江温岭幼儿教师颜某虐童一事引发社会关注。结合近年来多起幼师虐童事件,法律界人
标签:虐童案,专家呼吁,虐童罪入刑类别:新闻资讯浏览次数:1231次
-
幼儿园传染病应急预案
标签:幼儿园传染病,应急预案类别:管理策略浏览次数:2381次
-
浅谈幼儿创造意识的培养
摘要:新世纪的到来,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发现、保护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至关重要。
标签:幼儿创造意识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29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