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明白,共有3169条结果
-
因“有绪”而“有序”
维是一名刚毕业的新老师,个性开朗充满阳光。正如她所言:刚踏进教室,内心充满了激情,每天有浑身使不完的劲,而且内心充满自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可昨天下午她沮丧地来到办公室向我倾诉:刘老师,我感觉好累,原来想
标签:年轻教师,新教师,新老师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722次
-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胡适的声音》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读《胡适的声音》有感 对于成长于文化断层年代的我们,胡适先生似乎只是历史的一个符号,他以前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等,由于种种原因,难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对于他的了解多来自片段性的轶事或宏大感受。
标签: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胡适的声音类别:党团文案浏览次数:65次
-
资源共享:职场父母育儿须知的几个窍门
喊着宝宝名字进门: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后,一边喊着孩子名字一边进门。即使孩子在睡觉也没有关系。孩子跑出来(或由看护人抱出来)迎接爸爸妈妈的话,爸爸妈妈要捏捏孩子的脸蛋,抱抱他。通过肌肤之亲来让他体会到爸爸妈妈的存在。
标签:职场父母,育儿窍门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860次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了解孩子的"真需要"
小班教师告诉我说,她们发现孩子在玩"娃娃家"游戏的过程中生成了"娃娃生病"的情节。考虑到"爸爸妈妈"会带"娃娃"去看病,所以,教师判断孩子们需要一个游戏场景--医院。
标签: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孩子的真需要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844次
-
幼儿教师随笔:为啥孩子有时乖得让人意外,有时让人火冒三丈?
幼儿教师随笔:为啥孩子有时乖得让人意外,有时让人火冒三丈?很多家长会困惑: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乖得让人意外,有时候调皮得让人火冒三丈?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跟踪研究孩子们40多年,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们读懂孩子
标签:随笔,孩子乖巧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572次
-
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前书写能力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往往会用符号、图画、文字等来表现自己的学习经验,这些稚嫩的记录其实就是幼儿前书写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这些前书写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导幼儿更深入地开展主题活动,帮助幼儿积累更多前书写经验,促进幼儿前书写能力的发展。
标签:幼儿园主题活动,幼儿书写能力,前书写能力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2122次
-
观察儿童应“三看”
观察是反复感知并探究现象本质的过程。对儿童的观察不应是日常的“看看”,而是即看又思、耳眼脑等并用的复杂心理活动。现象只是冰山
标签:观察,儿童,三看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685次
-
从“不知道”到“想知道”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中班幼儿关于家庭以外的生活经验大多是跟着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去游乐场玩耍,所以面对“百货商店的售货员小猴遇到了什么难题”这个问题,4岁左右的幼儿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
标签:不知道,想知道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597次
-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我是怎么培养孩子喝水的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我是怎么培养孩子喝水的
标签: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培养,孩子,喝水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844次
-
家园共育:“家长开放日”之感想
大家都知道,家长开放日是家长和教师零距离的接触,家长也都想看到自己家宝贝在幼儿园的表现,特别是小班的宝贝家长。这个星期五是家长开放日,怎样让孩子们在家长面前表现的开心,又怎样让就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现,为了让孩子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家长又能都看到孩子的表现。
标签:家园共育,家长开放日类别:家园互动浏览次数:11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