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课程内涵发展,共有17177条结果
-
提高园本教研质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更是一所学校有序发展、滚动发展、持续发展的关键。
标签:园本教研,质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类别:园本教研浏览次数:982次
-
美德教育在我园的研究与实践
儿童美德教育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培养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幼儿是学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园自2007年引进了“美德在我心”课程,旨在增加幼儿对美德的认知体验,提高幼儿辨别美丑的初步能力,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美德习惯和美德行为,同时丰富和深化幼儿教师的美德教育实践。
标签:美德教育,研究与实践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1217次
-
回归与还原儿童生活
这几年,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幼儿园不只是一个知识输出的场所,还应该是一个不断形成思想的地方。我们对儿童的尊重越多、越是能够倾听他们的声音、越是重视呈现他们的思想及思想的变化过程,他们也就越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标签:回归与还原,儿童生活类别:课改纲要浏览次数:381次
-
教师的成长是幼儿园发展的生命力
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幼儿园于1998年至今致力于幼儿创造教育的研究,当今幼儿创造教育成果绽放异彩,已成为本园的办园特色和教育品牌。十几年的研究我们感悟出一个响亮的结论:幼儿园发展的生命力源于教师的成长。
标签: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成长,幼儿园发展生命力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2469次
-
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再思考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课程改革也随之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成了教师和园长们比较关心的话题。 一、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
标签:课程改革类别:课改纲要浏览次数:1605次
-
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教师专业化是20世纪70至80年代国际教育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报告相继出台,如20世纪80年代霍姆斯小组的《霍姆斯报告:明天的教师》和卡内基基金
标签:幼儿老师专业化,专业成长,教师素质类别:园长研修浏览次数:580次
-
关于“办园特色”的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作为非义务教育的幼儿教育,也处于变革之中。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包、国家养的幼儿园逐渐被推向市场,原有的办园体制、办园模式中的许多理论已日益落后于实践,失去指导意义。
标签:办园特色,思考类别:管理策略浏览次数:1254次
-
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内容、途径和实施策略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统整了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等各种艺术经验,因此,它既有助于促进幼儿身体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幼儿艺术领域以及其他领域能力的发展。
标签:幼儿园戏剧教育类别:语言教育浏览次数:4445次
-
当“有准备的环境”遇上“第三位老师”——对蒙台梭利教育和瑞吉欧教育中“环境”的比较研究
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我国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标签:有准备的环境,第三位老师,蒙台梭利教育类别:蒙台梭利浏览次数:4176次
-
幼儿教师培养的适切性与前瞻性分析
[摘要]幼儿教师培养要体现适切性与前瞻性。在适切性视角下,幼儿教师培养要关注培养数量与质量能否满足社会需求,能否适应学前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培养的规格和内涵能否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等。影响适切性的主要因素有
标签:学前教育,幼儿教师培养,适切性类别:园长研修浏览次数:4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