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幼儿园教师案例文本,共有42429条结果
-
幼儿园案例反思:折叠衣服
实录描述: 天气逐渐转凉,我们小班幼儿开始在午睡中要学习叠衣服了,孩子们陆续地将衣服脱下,只见他们拿着自己的衣服,有的摸摸衣服上的小动物,有的则把衣服团成一团,塞在床底下,有的一个劲的叫:“老师,我不会,你来帮帮我呀。”还有的干脆一动不动地坐在床上等着我……,看着孩子无奈的样子,我也有种说不出的味道。
标签:幼儿园案例反思,折叠衣服类别:教学反思浏览次数:1451次
-
工作坊:课程中融入民族文化的研究路径
民族文化是课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宝库,将其精华融入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可促使幼儿感受、体验、了解民族文化,形成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工作坊,,民族文化类别:园本教研浏览次数:689次
-
关注幼儿游戏中的“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的概念源于社会科学。主要用来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群。有人将这个概念引入到教育领域中,用来指学生当中被教师忽视的人群,即“学习成绩差的人群、纪律差的人群、没有任何明显的长处默默无闻的人群”[1]。
标签:教师观察与指导,关注幼儿,弱势群体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1689次
-
建立家园合作型关系策略初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标签:家园,合作型,关系,策略,初探类别:家园社区浏览次数:1173次
-
观察记录案例分析:孩子追求完美
我孩子5岁,是个完美主义者,画画时如果画不成他想象中的那样,就会非常着急,硬要擦掉,擦不掉就哭,还一个劲说自己画错了,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心理?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2~5岁是儿童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处于这个时期的
标签:观察记录,案例分析类别:观察记录浏览次数:1277次
-
观察记录案例分析:女儿不喜欢我给她买的衣服
我女儿上大班,前几天给她买的运动服居然被嫌弃了,说我买的衣服丑,颜色不漂亮,是男孩穿的。孩子渐渐大了,越来越有主见,开始买衣服时,我会让她来参与。不过小姑娘总是喜欢蓬蓬裙,带花边、穗穗的衣服,或者就是太紧的裤子
标签:观察记录,案例分析类别:观察记录浏览次数:751次
-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用电的安全
活动意图大班幼儿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喜欢动手尝试新鲜事物,家用电器功能的“神奇”常使他们产生操作的愿望。本次活动以情景表演为主线,让幼儿学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家用电器,引导幼儿了解使用的常识,避免使用中发生危险。活
标签:大班教案,主题教案类别: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浏览次数:475次
-
尊重儿童学习需求 凸显课程核心价值
提升课程实施质量,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我园实施的探究性活动课程重在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以幼儿的问题或兴趣为切入点,注重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分享交流以及表达与表现。
标签:儿童学习需求,课程核心价值类别:课改纲要浏览次数:1745次
-
幼儿教师观察记录:整理玩具
案例背景户外的建构区我们班轮到玩的次数比较多,每次到整理的时候小朋友们已经知道将软木一个挨着一个放,放完第一层再放第二层,但是对于三角形软木的归整他们并不是很了解。每次将三角形的软木和正方体的软木放在一起,最后
标签:观察记录,案例分析类别:观察记录浏览次数:2065次
-
幼儿教育:中国式“权威”VS西方式“互动”
导语:在中国,同一个小朋友,从幼儿园回来却是干干净净,鞋子和衣裤都一丝不苟,仿佛从未在身上穿过一样。而在西方,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鞋子袜子和头发里,一定装了很多的沙粒……中西方的幼儿教育差异到底有什么
标签:中国式权威,西方式互动,中西区别类别:园长研修浏览次数:346次